□吴刚华 石晚晴
近日,《哪吒2》在国内外爆火。哪吒凭借顽强意志克服重重偏见逆天改命,深深触动人心。从哪吒到现实,不禁引发我们对人才工作的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同样不应被偏见所束缚,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盘活用好各类人才,必须坚决破除刻板式人才偏见,杜绝以“唯学历、唯职称、唯身份”的单一标准来评判人才、任用人才。
破除刻板偏见,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是关键。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职称、唯身份的评价模式,禁锢了人才发展空间。学历固然能反映一个人在特定阶段的知识储备,但并不能全面衡量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以学历为唯一门槛,许多实操能力强、创造力丰富但学历不高的人才便被拒之门外。职称评定则侧重于论文数量、科研成果,忽视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贡献与业绩。而身份限制,更是将一些体制外的优秀人才排除在人才队伍之外。靶向施策,要建立健全涵盖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工作业绩等多维度立体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让真正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脱颖而出,打破传统评价体系的桎梏。
陈旧的人才观念也应破除。有些人才观念认为,高学历、高职称、特定身份才是人才的标配,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很有市场。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新兴行业与领域,如短视频创作、电商直播、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不断涌现,这些领域的优秀从业者往往并非出自名校,也没有高职称傍身,但其凭借洞察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大放异彩。因此,用人单位要旗帜鲜明树立起“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新人才观,认识到只要能在岗位上创造价值、推动行业发展,便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要加大对新人才观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人才、重视能力的良好氛围。
当然,完善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是核心保障。有的放矢,就要做到资源均衡分配。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实践机会与资金支持。如,为基层一线人才提供更多技能提升培训,为有潜力的年轻人才搭建项目实践平台,让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要根据人才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与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策略,鼓励人才跨领域、跨行业交流学习,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活力。
在当下经济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必须深刻认识到刻板式人才偏见的危害,主动打破壁垒,广纳天下英才,让每一位有识之士施展才华。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正如哪吒打破命运的枷锁,人才选用也要全力打破枷锁,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来源:红网
作者:吴刚华 石晚晴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