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已经证明这样一条规律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入探寻和生动解读这条崭新的必由之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副主任)汤建军研究员带领团队精心创作《新时代改革关键词》一书,并于2024年12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红网特选编该书12个关键词的精彩部分,分12期连载,以飨读者。
谢卓芝,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汤建军 谢卓芝
新型举国体制是相较于传统举国体制而言的,它不仅继承了传统举国体制诸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基本原则,而且立足新的时代背景、目标愿景、问题导向等,对传统举国体制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发展,在运行机制、价值追求、发展理念、推进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价值追求上强调政治目标、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统筹兼顾。传统举国体制目标相对单一,注重实现国家稳定、政治安全等目标,较少考虑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如新中国成立之初传统举国体制主要运用于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项目(研制“两弹一星”,以及“三线建设”等)推进。
2021年11月14日,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与怀化绕城高速在怀化城东交会,成为一道壮观的风景。(湖南图片库/供图)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型举国体制既注重具体目标的实现,也考虑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的释放;既着眼于工程项目的技术前景,也落脚于其实际应用价值;既强调技术链的延长,也注重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的衔接;既有关乎国家总体安全、国家长远发展的考量,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遵循市场规律,回应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比如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我国高铁发展进入快车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高铁技术体系,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树立了世界高铁商业化运营标杆。
在政治目标方面,我国高铁的成功实践,丰富完善了高铁技术体系和国际标准,成为闪耀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经济价值方面,“八纵八横”高铁网越织越密,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社会效益方面,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可见,新型举国体制把政治目标、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统一起来,比传统举国体制更有价值意义体系。
【知识点链接】
新型举国体制
“新型举国体制”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2011年7月13日科技部制定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大局”的政治高度,多次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新型举国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要前提。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其二,新型举国体制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为基本方针。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其三,新型举国体制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主要抓手。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其四,新型举国体制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目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着眼点在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谢卓芝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