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杰
当前,“村BA”“村超”的热潮汹涌澎湃。这些“村”字号赛事早已超越体育竞技本身,成为洞察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独特窗口。群众自发组织、基层干部默默托举、组织力量精准引导——这场全民共享共建的体育赛事背后,基层治理正悄然开辟一条“新赛道”。
“村BA”“村超”的火爆绝非偶然,而是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搭台艺术”的精准实践。从“村BA”到“村超”,组织力量始终在聚光灯外精心耕耘:既搭好制度框架,又充分尊重村民首创精神。这种“引导而不主导,服务而不干预”的治理智慧,既守住了基层治理的底线,又释放了群众的创造活力,生动诠释了组织引领是前提,群众首创是核心的治理规律。
以湖南沅江市2025年“三星杯”首届“村BA”篮球乡镇邀请赛为例,沅江当地党组织积极作为,从赛事筹备初期就介入协调,确保场地、赛程安排合理有序,为比赛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尊重各村参赛队伍自主训练、战术安排,让村民尽情享受比赛乐趣。最终,赛事取得圆满成功,这正是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相得益彰的成果。
赛事之中,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成为治理升级的生动写照。当他们身着民族服饰用方言激情解说“村超”赛事,当他们连夜协调灯光设备保障“村BA”赛程,这些细节背后是治理理念的根本转变:从“我说你听”的权力主导,转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需求导向。这种角色转型不仅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治理困境,更在服务过程中拉近了干群距离,让治理获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支持,构建起“干群同心、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村BA”“村超”的深层价值,在于将体育赛事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的多元载体,产生远超竞技本身的“乘数效应”。经济层面,赛事拉动地方特色餐饮、民宿、文创产业迅猛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文化层面,非遗展演、民俗展示借助赛事平台广泛传播,增强了乡土文化自信;社会层面,群众在组织赛事、参与服务中提升了自治能力,集体荣誉感转化为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这种“以赛促治”的模式,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创新路径。
“村”字号赛事盛景,映射着基层治理从“管理”向“服务”、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深刻转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凝聚共识,用服务型治理激活社会动能,这既是乡土中国的活力迸发,更是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中沉淀的宝贵经验。当组织引领精准有力,干部服务贴心到位,群众活力充分释放,基层治理就能在回应群众需求、激发社会活力中开拓“新赛道”,基层治理的根基才能在广袤乡村扎得更深、立得更稳,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张亚杰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