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评中国丨“见缝插绿”,让“口袋公园”释放民生福利

来源:红网 作者:文艳 编辑:李意一 2025-07-07 17:36:38
时刻新闻
—分享—

□文艳

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4.8万多个、绿道超过12.8万公里。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了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轮换开放草坪1.8万余公顷,增加健身设施18万多件。毋庸置疑,“见缝插绿”的背后,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生动反映了城市治理文明。

口袋公园的小巧精致恰恰契合了现代城市治理的精髓:以最小空间载体实现最大民生获得。这些散落于街角巷尾的绿色节点,既非传统大型公园的复刻,也非简单绿化带的升级,而是通过精准测算居民步行半径(通常500米以内),构建起“15分钟生态休闲圈”,为市民带来欢乐和放松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近的场所,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它们如同城市的绿色肺叶,为繁忙的都市生活注入新鲜的氧气,带来宁静与和谐。

如苏州工业园区将废弃配电房改造成社区花园,上海市静安区利用高架桥下空间打造运动公园,这些案例证明:当城市治理从“宏观叙事”转向“微观操作”,每一平方米土地都能成为承载幸福的容器。

事实上,“见缝插绿”可以看作是城市更新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城市更新是一项宏大的战略,关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质量。要将这一战略落到实处,既需要有高瞻远瞩的规划,更需要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细文章。一方面,通过对城市空间存量的盘活优化,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另一方面,也要管得细、规划得细,通过一系列更加精细的小尺度改造,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极大地促进城市功能的优化和空间品质的提升,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城市的变化,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成为市民的普遍期盼。作为面向公众开放、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口袋公园因其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使用等特点,也被不少人称为“袖珍公园”。尽管“口袋”不大,但胜在星罗棋布、绿意盎然,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空间。

当然,口袋公园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口袋公园等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建设阶段,更要注重后续的管理和维护。建设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养护问题,加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口袋公园,完善相关服务功能。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园内植被的养护和设施的维护,保障公园的安全有序运行,让市民能够长期享受到这些绿色福祉。只有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才能让“见缝插绿”的成果得以持续,让城市的绿色空间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见缝插绿”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它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更让市民在亲近自然中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怀。当绿色真正成为城市肌理的底色,当宜居宜业不再是愿景而是生活本身,我们终将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城市文明新篇章。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文艳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941/99/151063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