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意一
近期,全国多地针对年轻干部中存在的“玩心重、混日子、生活不检点”等问题展开专项查摆。
如湖南省一些单位组织年轻干部围绕145项具体问题进行自我检视,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华东交通大学170余名年轻干部重点围绕是否存在玩心重、混日子,说话随意、口大气粗,精神空虚、贪图享乐等方面全覆盖开展检视查摆,目前该校年轻干部查摆问题452条……
年轻干部作风问题的背后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这可能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当前存在着一些重“留痕”的形式主义风气。“痕迹管理”沦为报表与会议的苛细枷锁,不仅窒息工作热情与创造潜力,更深埋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时间与意愿。年轻干部只能陷于办公室中,在“内卷”重压下以“指尖形式主义”自我麻痹。如某“95后”程序员开发脚本应对“24小时待命”,暴露出的是逃避责任的投机心态。
另一方面,从年轻干部身上,我们也不难发现导致作风问题的因素。
缺乏担当意识。他们将公职身份仅等同于“稳定饭碗”,忽略其背后“为万民而扛鼎”的沉甸甸使命。当神圣职责被简化为“安身之器”,自然难有主动作为、负重前行的精神动力。部分人将公款视为网游“氪金”工具,或以“佛系躺平”规避磨砺,实质是使命感缺失与服务意识淡薄。
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年轻干部从家门、校门直通机关门,缺少泥土气息的淬炼和民情冷暖的感同身受。如此浮于表面的“三门干部”,服务意识必然脆弱难立,甚至容易被享乐之风吹偏人生航向。
崇尚“精致利己”。在汹涌的消费主义浪潮裹挟之下,一些年轻干部迷失了自我,将“体面生活”简单等同于奢侈品加身,甚至通过权力寻租维持虚假光鲜,这是责任担当与理想信念之双重崩塌。
当“佛系低调”的生存哲学在年轻群体中悄然弥漫,当“明哲保身”被误读为“老成持重”,实际上是以怯懦之姿退守舒适区、回避磨砺,致使服务意识淡薄,如同“浮萍”般悬于现实之外。
从痴迷网络赌博的挪用公款,到为攀比而炫富的“精致利己”,再到精妙回避责任的“指尖形式主义”,无不体现部分年轻干部的价值观悄然扭曲、责任脊梁日趋脆弱。
青年时期,本是人生中淬炼能力、积累经验的黄金机遇期,恰似璞玉待琢,需经百般磨砺,方能成器。
“90后”“95后”干部作风问题逐渐凸显的严峻现实,为我们敲响了关注年轻干部成长、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警钟。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若扛不起责任的担子,又何来顶天立地的脊梁?在此意义上,湖南等地针对年轻干部开展的作风查摆行动,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选拔是作风建设的“第一道闸门”,必须坚决破除“唯学历论”“唯业绩论”的片面标准,建立“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良、责任意识强烈”的复合型选拔体系。深入考察干部的日常表现,建立“八小时内外”监督机制,重点审查是否存在生活奢靡、作风散漫等问题。而且,也需要强化警示教育,用“身边案”刺痛“身边人”,让年轻干部不断筑牢思想防线。
年轻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基层实践的淬炼。要打破“温室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将年轻干部派驻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调解等一线岗位,通过“驻村蹲点”“挂职历练”等形式,让他们在直面群众诉求、解决复杂矛盾的过程中,真切感知“民生之重”。只有身入基层、心贴群众,才能真正理解“担子”之厚重,在“接地气”中炼就堪当大任的意志与担当。
年轻干部不仅要在攻坚克难中锻造担当,在摸爬滚打中积累智慧,更要时刻向优秀的榜样学习,以青年影响青年。譬如,年轻干部要学习“科技尖兵”王彧弋的韧劲,带领科研团队勇挑重担,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国家发展注入创新动力;要学习“新农人”李志强的钻劲,扎根偏远乡村拓荒创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激活经济脉络。他们皆用行动证明,“扛担子”不是苦差事,而是青春最亮的勋章;不是被动选择,而是使命必达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年轻干部:“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年轻干部应主动作为,将“担子”扛在肩头,跳出“佛系躺平”的认知陷阱,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锐气直面挑战,方能在经风历雨中打磨出堪当大任的“铁肩膀”,将黄金成长期转化为人生价值的增值期。
扛起该扛的担子,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这,正是新时代年轻干部最应有的昂扬姿态。
来源:红网
作者:李意一
编辑:姜媚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