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评中国丨因地制宜施“凉”策,为劳动者撑起“遮阳伞”

来源:红网 作者:苏尚久 编辑:李意一 2025-07-09 19:58:22
时刻新闻
—分享—

DSC05160.jpg

□苏尚久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持续发布高温预警。在烈日炙烤下,交通警察、环卫工人、电力抢修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仍坚守岗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穿梭于大街小巷。为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全国总工会近日部署送清凉活动,安排近4000万元专项资金,为高温下的坚守者送去关怀。

如何将这笔“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各地工会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每一分钱都化作沁入劳动者心田的“及时雨”,让劳动者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关怀。这笔“清凉资金”的使用,考验着各地工会的治理智慧。资金需精准流向最需要的群体,避免 “大水漫灌”。

此次全国总工会印发的通知中,明确划出了关注的重点:一是夏季露天作业的交通、物流、电力等行业和存在生产性热源高温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二是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这些群体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防暑需求迫切。各地工会需建立动态摸排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从业者分布,结合网格化走访,确保物资直达一线。

此外,工会送清凉要多方联动“解薪愁”。劳有所得,既是对劳动者们付出辛勤劳动的一种肯定,又是劳动者通过自己辛苦的劳动获取生活保障的途径,更是劳动者最直接、最核心的权益。高温津贴是对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从事劳动的一种补偿,是劳动者工资的组成部分。当前,高温津贴落实不到位仍是突出问题,部分企业存在拒发、少发或以实物替代现象,导致这项福利沦为“纸上权益”。此次全国总工会部署开展工会送清凉活动,特别强调将“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作为重点内容,彰显了维护劳动者薪酬权益的坚定决心。各地应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确保高温津贴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工会驿站18.61万个,实现“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饿可就餐”。各地要发挥好工会驿站的作用,不断迭代升级高温“凉”策,让每一位户外劳动者免受酷暑之苦。比如,重庆市10个区的40处人防工程纳凉点免费向包括户外劳动者在内的市民开放,同时16个贝壳骑手驿站正式投用,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两司两员”新就业群体提供12项升级服务;又比如,宁波市启动“清凉一座城”行动,面向全市社区(村),正式发出“清凉驿站”征集令,举全市之力关爱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从一座城市对户外劳动者的态度里,既能读出城市的人情味,更能看出城市的治理水平。

城市的正常运转,离不开高温下的坚守者。从街头巷尾的 “清凉驿站”,到达岗位的防暑物资,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彰显着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当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相辅相成,不仅能驱散夏日炎热,更能凝聚起奋进力量,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高温中感受到清凉与温暖。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苏尚久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941/91/151138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