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风 郭运泽
今年7月,长沙市政协“小提案 大民生”提办双方见面协商会从100多件中精选的6件民生提案成为焦点,而张家界市“党建联建·晚间流动门诊进小区”三年服务行动走进居民小区,医疗专家及医务志愿者现场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事实上,无论是长沙市政协提案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还是娄底充电桩覆盖城乡方便绿色出行、常德“刷脸取药”简化医保服务等,湖南14个市州正立足自身实际精准发力,解决群众生活烦事、难事、要事,极大提升了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指数。
政绩为谁而树?直击党员干部的灵魂,更关乎干事创业的方向。近年来,湖南省培树正确政绩观,筑牢为民宗旨,让民生实事从“纸上”落到“地上”。而其中最关键的改变,是纠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偏差,让“里子工程”成为主流,造福民生。
形象工程俗称“面子工程”,为何反而会演变成“发展陷阱”丢了面子?原因就在于一些形象工程或建而无用,或建而不用,既浪费了政府巨额资金,又引发群众强烈不满。近年来我国曝光了不少形象工程,如花1300多万元建广场景观小品、斥资12亿元建对外交流中心、豪掷超1.2亿元打造智能化信息系统,等等。
形象工程表面上看是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想干出业绩,实质上还是政绩观出了问题。少数干部认为“政绩就是要让人看得见,最好一目了然”,比如造大门、修广场、筑雕像。这些工程高大醒目,不仅本地群众看得见,也让往来的外地人印象深刻,在少数干部看来,如此政绩必然让人称赞“这个地方发展得不错”。于是,一些新官上任首先就谋划“开花早、结果快”的形象工程,至于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工程则先放在一边,或者留给后任干部。如此这般,大量政府资金投入到“刀背上”,挤占了“刀口上”的资源,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不得民心。
政绩观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映照出是为己做官,还是为民干事。湖南14个市州聚焦民生实事精准发力,无论是老旧小区焕新颜,还是“家门口就业超市”架起就业桥梁,无论是医保改革“刷脸取药”,还是“就业+社保”为毕业学子护航、织密特殊困难老人“守护网”等,都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办实事、解难题上,用实际行动答好“权为谁所用、情为谁所系、利为谁所谋”这道必答题。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不断校准政绩观,才能为地方发展赋能。只有多想一想地方发展急需什么,人民群众渴望什么,才能把政绩建立在高质量发展上,建立在老百姓心坎中,以人民群众的口碑来检验自己的权力观、事业观。
领导干部的任期是有限的,对地方发展做出的贡献却是长远的。其唯有摆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设更多为民造福的“里子工程”,才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老百姓由衷地说一句:“人民的好官啊!”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郭运泽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