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时节话“家风”

来源:红网 作者:周志宏 编辑:陈晓丹 2024-04-01 15:32:59
时刻新闻
—分享—

□周志宏

“文章光上国”,下一句是……?去年在张家界开会时,我问道。“诗书启后贤!”旁边的家门立马答道。

家族派字,也就是文化基因对上了,确认是宁乡朱良桥涧西晓源冲周氏宗亲无疑,我们慢慢聊了起来。

涧西晓源冲周氏自明朝初期由江西吉安迁至长沙。族谱记载,始迁祖周辛甫系明成祖朱棣一个侄儿——谷王朱橞手下的一位将军,靖难之役后,受封长沙卫指挥使,生子四个(志高、志亮、志宏、志宽),晓源冲遂又有“四房湾”之说。辛甫公致仕后,委托“地生”,也就是风水先生在全省查找宜居宜业之处,遂锁定依山傍河、交通便利的晓源冲为定居之地。辛甫公及其四子对中华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重修了元朝立国之前被焚毁的岳麓书院,并置办学田87石,以解决师生的生活与学习费用。辛甫公拟定了后裔派字,依次可以先传60代,即“辛志马腾宗(金),承邦(之绍)玉士德;宪孔大家修,文章光上国;诗书启后贤,礼义辉先哲;忠孝继芳声,经猷昭法则;盛遇庆明良,秉真纡伟策。”堂号依旧承袭为“汝南堂”。爷爷在旧社会读过多年私塾,颇知晓家族渊源,小时候就告诉我,我是辛甫公之后,是第19代,也就是“上”字辈。据五修族谱秘书处人员说,现在,宁乡涧西晓源冲周氏健在的有四五十万人,分布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涧西晓源冲周氏代代英才辈出,最有成就和名望的,当属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

汾湖洲走出去的著名历史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是不是呢?在周谷城故居原来的解说词中写道:“先祖周志亮,不知何许人也……因靖难之役到湖南……”周谷城活到1996年11月,爷爷活到了1998年8月,爷爷在世时曾经告诉我,汾湖洲周氏是从晓源冲大宗堂分出去的。大明大清及民国时期不搞计划生育,奉行多子多福,且经常多位夫人,所以,大宗堂所在地往往人满为患,便不得不迁出一支人马,到外地开疆拓土。据省国土资源厅编著的《洞庭湖历史变迁地图集》介绍,汾湖洲大垸是民国初期围挽成垸的,以前水灾比较多。因此,迁出族人心生不满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晓源冲临近有“小上海”之称的朱良桥镇,有船直通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且水旱无忧,发展农副业、商业、手工业均十分便利。同时,爷爷说,是某一辈的先祖留在晓源冲,先祖母率一部分族人到的汾湖洲,先祖母可能还不一定是大夫人,因此,心情更加不平静,遂干脆不承认是晓源冲周氏一脉。并且,自古宗堂出名人后,便可自立堂号,如细柳堂,便是周亚夫后裔,他们这一支周氏不再用汝南堂的堂号。濂溪堂则是周敦颐后裔,他们这一支周氏也不再称汝南堂。因此,出了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周谷城,便不讲自己是晓源冲人,也讲得通。然而,从同姓同名同事迹来看,从相隔仅五六公里的地缘关系来看,说汾湖洲周氏是从晓源冲大宗堂分出去的是合情合理的。周谷城家自幼家境贫寒,其母裹脚,靠跪在凳子上,两条凳子轮换踮脚在田里扯芋头草,靠芋头填肚子,这样“苦哈哈”过日子依然坚持送周谷城读书。爷爷说,周谷城小时候也很顽皮,看到学堂篱笆外有人晒红姜,便用线缠住一只“禾跳子(蚱蜢)”,线绑在竹棍尖尖处,伸过篱笆,禾跳子“双钳”紧紧抱住红姜时,再把禾跳子起回来,像钓鱼一样,给小伙伴儿饱饱口福。秋梨熟了,周谷城便邀约几个小伙伴去梨树林里追赶,周谷城用竹筒绑在木棍上,高举着在后面“追”,待守梨爷爷不注意,一个梨子就被迅速刮到了竹筒里……

周光召也好,周谷城也好,都是乡下苦读出身。因此,宁乡涧西晓源冲周氏的家训就是八个字“诗书育后”“忠孝传家”。像爷爷小时候经常念叨的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一技在身;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要求所有子孙均从小苦读诗书,然后都要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养家糊口,都为国尽忠,都为尊长尽孝。同时,祠堂的大门对联是“濂溪故里”“甪里家声”。“濂溪先生”是周敦颐,其名篇《爱莲说》乃千古传颂之作,其道德文章自宋以降,备受推崇。“甪里先生”周术乃“商山四皓”之一,是汉代著名隐士。这就是希望周氏后人都淡泊名利、具有高尚道德,都立德立言、养身养心、利国利民。

普天之下的周姓,都以河南驻马店市下面的县级市汝南市的王岗镇为发祥地,都以“汝南堂”为最早的堂号,虽然后来有些小宗自定了新堂号,但追根溯源,都是“姬”姓之后,再以国号“周”为姓,改姓周的。现在,全世界周姓朝宗拜祖,都到汝南市王岗镇去。

晓源冲周氏在“诗书育后”“忠孝传家”的家训里,在“濂溪故里”“甪里家声”的家风中,又提出了家教的十五字具体要求,即“笔墨纸砚写”“喇叭笛子耍”“刀枪耙棍打”,如果用本地方言来读,是很押韵且琅琅爽口的三句话。也就是要求所有子孙都在“文”化方面——能写会算,都在技艺方面——能掌握几门乐器,都强身健体——能保家卫国。所以,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在五岁时,就从爷爷那儿领到一支唢呐,一支笛子,一把二胡,开始日夜操练。而姊妹们则还要学着做鞋垫、纳鞋底、织毛线、洗衣做饭。爷爷自己以身作则,每天天刚刚粉粉亮,就在晒谷坪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哼哼唱唱个把小时,然后用拐棍敲窗子,教全家起床做事。闲暇时,便带领孙子们在禾场上一招一式练习功夫。每天晚饭后,则把锣鼓等搬出来,带大家敲敲打打几个小时。阴雨天干不了农活,便把墨磨好,教大家练字学写诗词对联。

良好的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事业兴旺的保障。家风建设要以德为先,以学为本,以养为优。《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起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因此,我们都要充分认识到家训家规、家风家教的重要意义,都要切实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永远的班主任。

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个人做事之前,就考虑要有一个好的结果,并经常想到这一生要了无遗憾,同时,经常想想家族的先祖先贤们是怎么做的,想着要向他们看齐,那么,老百姓的道德品质就会变得很好。

梨花风起正清明,祭祖思亲时,感慨良多,记之以存。

来源:红网

作者:周志宏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8/83/136920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