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胜战》我们读到了什么|世界读书日·寻脉③

来源:红网 作者:吴思静 郑重 管风 编辑:陈晓丹 2024-04-24 16:17:36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题记:“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第29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书山有麓“寻脉”特别策划,带您品读湖湘文化,看沉淀其间的那些情怀、作风与精神,如何集光成束,带领我们走向远方。

图片

□吴思静 郑重 管风

人无“精气神”不立。湖湘自古重精神,要论湖南人的“精气神”,“坚韧不拔”四个字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

所谓“坚韧不拔”,也就是湖南人常讲的“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面对艰难困苦,湖南人遇强则强,百折不挠,敢于斗争和牺牲。

湖南人战天斗地、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究竟是如何产生,又是怎样发展的?通古博今,让我们寻找答案。

图片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副司令员陈赓、 邓华合影。

一本新书引发的思考

近读湖南人民出版社《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一书,五任司令员彭德怀、陈赓、邓华、杨得志、杨勇皆为湖南人,他们挂帅出征艰难决胜的如歌历史,让读者对湖南人强大的斗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由衷的敬意。

本书由鲁迅文学奖得主丁晓平著作,获评2023年中南传媒年度好书等诸多大奖,可见其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尤其是它深入挖掘珍贵史料,引用五任司令员日记或回忆、大量来往电文等原始档案资料,让读者对抗美援朝可歌可泣的历史有了切身感受。

图片

志愿军将士欢庆胜利。

书中写道:“跟随五位司令员的步伐,回到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清川江战役、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看志愿军如何通过‘西顶东反’‘零敲牛皮糖’‘坑道战术’等一系列战术,与敌人周旋,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通书读罢,不禁掩卷思考:湖南人这种越战越勇、坚韧不拔的性格到底如何炼就?

湖湘血性“地理使之然也”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千差万别。

其中湖南地理条件特殊。险峻武陵、苍莽罗霄、逶迤五岭,三面环山,一面向北开口,面对着浩淼的洞庭湖和滚滚长江,形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盆地。地势南高北低,冬寒夏热,洪水和干旱常结伴而行。

正是对险恶自然环境的不屈服,磨砺了湖南人的“韧”劲,并将“坚韧不拔”注入湘人血脉,代代相传,养成其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战天斗地的气魄。

图片

湖南的自然地形。

清代经世派人物汤鹏写道:“衡岳乾坤低泰岱,洞庭风雨挟黄河。”湘地少数民族的“霸蛮”和极端的气候,也造成了湖南人的“血性”。

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说:“湖南人则勇武耐苦劳,湘军固已闻名全国,盖为古时楚国战士之后裔,具有较为可喜之特征。”

提到湘军之勇、湘军之“血性”,不可不提曾国藩说的“血诚”:“血”是本土习性,“诚”就是儒家道德。他主张湘军将领必须做到“忠义加血性”,圣贤兼豪杰,这也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可见,湘人举世公认的思想独立自由、意志坚强不屈,“盖地理使之然也”。

湖湘士人的不屈抗争史

湖南人的性格基因是什么?创办于1901年的陶龛学校是湘中地区近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该校校训是“血性”。

而最早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梁启超曾说:“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湘人若也。”

回望历史,千百年来,每每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都有湖湘人士奋起抗争,书写了一部又一部不屈抗争史。

说起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不少人都会想起闻名遐迩的“朱张会讲”。可以说,张栻就是湖湘文化的创始人之一。

图片

长沙“朱张渡”朱熹与张栻雕塑。

鲜为人知的是,张栻和其父张浚,是南宋抗金阵营中的父子兵。

在长沙,张栻把抗金复仇作为政治大纲,在他的影响下,不少湖湘学子投笔从戎,奔赴抗金战场,坚决反对“和战之念杂于胸中”。

强烈的反抗意识在湖南代代相传。

南宋末年,元军数万大军围攻长沙,当时在岳麓书院求学的数百学子,与元军展开搏杀,大部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明朝末年,岳麓书院山长吴道行,眼见清兵入关明朝覆亡,悲愤不已,痛不欲生,绝食而亡,以身殉国。

清朝康熙年间,住在衡阳县石船山下的王夫之,被称为明末清初最有骨气的思想家。他有着典型的湘人血性,坚持不剃发,绝不与清廷合作。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士人,身体力行诠释了湖湘文化中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惊天动地的革命者壮歌

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到“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再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湖湘儿女从来就不缺乏赴汤蹈火、舍身成仁者。

革命年代,无数湖南青年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革命壮歌。其中,蔡和森和任弼时的事迹尤其让人动容。

1931年,蔡和森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遭受了残酷无情的拷打摧残。

图片

蔡和森。人民网

《蔡和森传》描述了蔡和森牺牲前的细节:“这年冬初的一天,凶恶的敌人……将他(蔡和森)的手脚拉开,用铁钉把他钉在墙上……蔡和森就这样壮烈牺牲在敌人屠刀之下。”

任弼时曾经先后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和关押。国民党反动派动用电刑,在他的肩背上烙出了拳头大的两个窟窿,但任弼时依然不屈不挠,坚决保守党的秘密,令敌人无可奈何。

历史会记住每一位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湘籍先烈:蔡和森、向警予、罗亦农、邓中夏、郭亮、王尔琢、黄公略、陈树湘、寻淮洲……

而在民族危亡之际,湖南人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血性与担当。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湖南是战斗最多、最惨烈的主战场之一。中日双方在湖南先后展开了四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等大规模的绞杀战。

中日双方投入20万人以上的大规模会战超过20次,中方鲜有胜绩。但是在湖南境内的6次大会战,中方取得了四胜一平一负的战绩。

正如湖南人杨度所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图片

长沙会战的史料图。

纵观历史长河,“韧”的精气神在湖湘千古流传。

从“六经责我开生面”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从发明造纸术推进文明进程的东汉蔡伦,到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袁隆平……湖南人以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也在不见硝烟的战场,扎硬寨、打硬仗,打脱牙齿和血吞,最终赢得一个个胜战。

这胜战,正是民族奔赴的光明前向。


世界读书日

-新书推荐-

《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

图片

丁晓平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次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视角全景式描写和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比较全面地从志愿军高层指挥员决策指挥的视角记录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实作品;较好地再现了志愿军五任司令员准确领会党和国家战略意图,善于寻找和捕捉战机,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歼敌制胜的卓越军事指挥艺术及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本书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人民军队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是一部贯穿着强烈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优秀图书,凸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让人们再一次深刻理解和感悟“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

丁晓平,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青年创作委员会主任,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他开创了“文学、历史、学术、跨界跨文体写作”,《红船启航》《世界是这样知道毛泽东的》《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等多部作品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图片

欢迎关注“书山有麓”阅读号,书评投稿:hwssyl@163.com

来源:红网

作者:吴思静 郑重 管风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8/68/137613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