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阳 周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对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和平年代的大环境之下,“00后”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人生磨砺,难以体会幸福生活从何而来;而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也极易在网络空间中受到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为此,“形势与政策”课应当把在时空中离学生很遥远的“炮火声”带回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在“铁血荣光的炮火声”“没有硝烟的炮火声”“战乱纷争的炮火声”之中,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
第一,讲好革命战争年代“铁血荣光的炮火声”,引导青年大学生勿忘苦难辉煌。鸣放礼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大典最令人震撼的仪式环节之一,整齐的礼炮声隆隆震天、响彻寰宇,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也预示着中国梦终将实现。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党组织发动了烈火燎原般的革命战争,轰隆隆的炮火声在神州大地传播开来,无数革命英雄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红军战士和老百姓水乳交融、军民同心,与反动势力、日寇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斗,最终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一场“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来”的“立国之战”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胜利的炮火击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来犯之敌,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至今仍被人们铭记和传颂。
第二,讲清和平发展年代“没有硝烟的炮火声”,引导青年大学生警惕风险挑战。我国迈上建设与改革之路后,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社会处于和平发展的环境之中。特别是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蓝图日渐清晰,人们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对美好生活更加期待。但是,一些西方国家持续对我国经贸、科技等领域进行打压和制裁,挑起“不见硝烟的战争”,试图以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等手段阻挠我国发展,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运筹帷幄,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强大的斗争能力,在一次次斗争中取得胜利,并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令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备受鼓舞、信心满怀、更加团结。
第三,讲明世界局部地区“战乱纷争的炮火声”,引导青年大学生珍惜胜利成果。当今世界局势纷繁复杂、动荡不安,比如俄乌冲突持续胶着、巴以冲突危机丛生、苏丹武装冲突持续不断,等等。这些矛盾冲突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和损失,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使人们世代生活的家园沦为废墟,令闻者痛心、山河悲戚。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劝和促谈,呼吁停火止战、达成和解,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作为。与此同时,今天的中国不仅能为本国人民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还为广大海外侨胞撑起了“安全伞”,更向世界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胜利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并在此基础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办好“形势与政策”课责任重大,培育时代新人重任在肩。高校必须扛好扛牢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精心组织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备课练课、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掌握“炮火声”的深刻内涵、教育价值和运用策略,讲出“炮火声”中蕴含的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和中国精神。
首先,要以高质量备课练课保障“炮火声”的强度。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该要有一潭水”。高校必须把“形势与政策”课备课练课作为重要环节,提升教学质量,保障“炮火声”的强度。一是精心制作教学材料。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为依据,科学、规范制定教学计划,挖掘专题中蕴藏的“炮火声”,精心制作教案、演示文稿、案例视频等教学材料。二是精心组织示范课。邀请“经历过战火、听得见炮声的人”讲示范课。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每年多次为师生作“形势与政策”示范课,近三年学校还邀请了50余位两院院士、政府领导、革命前辈、著名学者、知名企业家来校讲学,向师生生动地讲授“五史”教育、科技竞争态势、经济发展形势等主题内容。三是精心组织备课练课。组织授课教师开展个人、集体和网络备课等活动,深学细研上级精神,吸收运用示范课的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授课练习,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蓄满“炮火声”的强大能量。
其次,要以高水平课堂教学提高“炮火声”的响度。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必须把“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作为重中之重,保证教学水平,提高“炮火声”的响度。一要灵活教学方法。鼓励授课教师灵活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教学方法,以“炮火声”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深入浅出,营造惊涛拍岸、势如破竹的教学效果。二要运用数字技术。充分运用智慧教室的数字技术优势,将具有“炮火声”的鲜活案例和生动素材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学习的临场感和沉浸感,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5型驱逐舰南昌舰与外军航母编队缠斗20余天,拒敌于百公里之外,彰显了我国海军的实力与自信,这样的经典案例通过新技术呈现出来将极大鼓舞学生。三要丰富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围绕与“炮火声”有关的主题开展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在轰隆隆的“炮火声”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最后,要以多样化课外学习增强“炮火声”的广度。课外学习是拓展教学形式、深化育人成效的重要手段。高校必须把“形势与政策”课课外学习作为重要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炮火声”的广度。一是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沉浸式感受“炮火声”。比如,湖南工商大学上演“黄河大合唱”“浏阳河之光”等红色经典交响音乐会,向师生艺术性呈现团结拼搏、走向胜利的“炮火声”。二是利用红色文化基地,让学生临场感体验“炮火声”。例如,湖南拥有47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智技术赋能让红色文化资源打破时空界限、“活”了起来,为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提供了丰富载体。三是利用红色文化作品,让学生系统性思考“炮火声”。引导学生观看《觉醒年代》《长津湖》《红海行动》等主旋律影视作品,阅读《红色的起点》《苦难辉煌》《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经典书籍,指导撰写心得体会、制作学习视频、创作文艺作品、开展宣传宣讲,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创作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炮火声”的真切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认真践行教育家精神,提高“六个要”的关键素养、掌握“八个统一”的辩证方法,用心用情把形势讲深、把政策讲透、把事实讲真、把道理讲活,让“炮火声”时时响起、处处警醒,振聋发聩、震撼人心,激荡起青年大学生的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矢志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强国一代。
【作者均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2022年)阶段性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张高阳 周向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