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毅(两广社科智库联盟专家、长沙理工大学智库主任、教授)
基于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概念,沿线经济区域“一带一路”建设模式的启发,“潇贺古道”区域经济发展新内涵值得充分挖掘,桂湘粤省际交界地带区域合作发展新战略需要积极探索。为此,两广社科智库联盟成立《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研究》课题组展开研究。课题组认为,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在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进一步拓展新发展空间,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潇贺古道新经济带主要包括桂湘粤的梧州、贺州、永州、肇庆等“三省四市”范围; “潇贺古道”是古代中国内外循环的重要通道,内循环联通南岭山脉南北,外循环对接海陆丝绸之路;连接湖南潇水、广西贺水,东通珠江,联通大海;西通北流江、南流江,出海的水、陆路通道网络。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具有三大战略价值。
在全国层面,打造国家多战略联动实施的五大新纽带
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区域既是桂湘粤三省交界边缘地带,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沿海开放等建设战略实施区域交界的边缘地带,在此区域迫切需要打造国家多战略实施的纽带区,增强国家相关战略实施区域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后劲,促进国家整体区域战略布局的平衡发展。一是“一带一路”海陆丝绸之路间的新纽带。二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大湾区间的新纽带。三是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大湾区间的新纽带。四是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间的新纽带。五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间的新纽带。潇贺古道新经济带桂湘粤三省交界边缘地带区建设全国层面战略价值可以从国家出台的省际交界地带合作政策中得到体现。例如,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十二五” 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 《环渤海湾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江汉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这些文件的出台集中反映了国家对跨省多区域合作战略价值的重视。
在省域层面,形成省际交界地带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
全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66条省级陆地分界线,省际交界地区有849个县级行政区,陆地面积约占全国的近50%。基本都处于省域经济边缘,普遍远离本省经济中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梧州、贺州GDP在广西14个地市中分别处于第9位、第12位;永州GDP在湖南14个地州市中处第9位;肇庆GDP处广东21个地市中12位。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一是有利于促进三省四市消除地区壁垒,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推动经济要素自由有序流动、资源配置优化、高效利用和各类市场融合统一,形成发展合力。二是有利于三省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关于要加强省际交界地区合作,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的精神,形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三是有利于拥有31个县市(区)、6.2万平方公里、1400万人口的潇贺古道新经济带,高质量合作发展,加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强化人口体量和收入水平扩大内需的两个着力点,为通过扩大内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劲动力。
在市域层面,开拓向省际交界中心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高铁、高速公路等开通后,沿线物力、人力等资源被吸引到大城市,各种资源只是经过沿线地区,而未对该地区产生实质性影响,给沿线省际交界城市带来“虹吸效应”和“过道效应”两大困境问题。2020年统计资料显示,梧州、贺州、永州、肇庆四市常住人口均少于户籍人口,之差(净流出人口)分别是65.40万、46.80万、115.06万、18.46万。梧州、贺州、永州、肇庆四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突破“虹吸效应”和“过道效应”两大共同的困境问题,就是要建成跨市际区域范围的枢纽中心城市,前提条件就是要有比自己市域更大范围腹地,能够直接发挥经济辐射作用和经济聚集作用的次经济区(县域)数量。构建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就是为三省四市在桂湘粤省际交界地带创造这种前提条件,按照“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区域经济中心——区域中心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共同谋划,统一规划建设梧贺永肇城市群交通体系,首先在潇贺古道新经济带区域打造梧贺永肇四个交通枢纽中心;其次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布局分工合作的产业,建设成梧贺永肇四个经济中心;最后梧贺永肇城市群通过经济社会中心建设,拥有一定的聚集资源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辐射、聚集作用,成为有更大区域的经济社会影响力的四个区域性中心城市。
来源:红网
作者:卢毅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