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多维洞察力化解“舆情焦虑”

来源:红网 作者:黄华龙 陈长 编辑:陈晓丹 2024-09-02 18:54:40
时刻新闻
—分享—

□黄华龙(中南大学讲师) 陈长(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智能时代舆论生态复杂多元,基层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但是过度关注,习惯性地自我加压,造成“舆情焦虑”,甚至是“舆情洁癖”“舆情恐惧”。长此以往,耗费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限行政资源,甚至可能因“动作”变形引发次生舆情,与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不符。究其根源是缺乏舆情洞察能力,洞察风险与态势的本领自信不足。因此,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循网络强国建设的“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不断提升舆情洞察能力,实现精准化风险识别、周期性态势感知和多维度处置响应,才能有效化解“舆情焦虑”,让基层不受舆论裹挟,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化风险识别,把握轻重有“分寸”

“舆情焦虑”与如何把握力度有关。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关键是如何最优配置有限的行政资源。因此,实现舆情风险的精准化识别,亟需抓住舆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辨舆情现象的虚与实。面对无中生有、凭空伪造、不合常理等明显虚假的舆情,需保持定力,不受虚假舆情裹挟。面对真假难辨的舆情,需理性看待、去伪存真,重点把握舆情热度与烈度。一方面是精准识别舆情热度,不同网络平台的算法推荐加权程度差异较大,鉴别传播数据虚高的“假热”舆情,避免“舆情恐惧”。比如在同一舆论场域中,微博相比微信公众号的舆情热度明显高得多,往往更容易引发“舆情焦虑”。另一方面是精准识别舆情烈度,分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理性程度,尤其是高度极化的非理性舆情,保持警惕不盲从,避免“舆情洁癖”。比如粉丝群体形成独特的“饭圈”文化,抱团取暖而且不愿意与别的社群进行对话、寻求共识,这样一种思想偏狭会带来各种误会与偏见,容易做出与社会脱节和“引发众怒”的一些事情。厘清舆情本质的主与次。透过舆情现象洞察规律与本质,甄别舆情底色,辨别民情、政情和敌情,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对诸如此类西方意识形态投射各种“反马”“非马”的价值观,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历史虚无主义等敌我矛盾的舆情,紧紧抓住主要矛盾斗争到底,决不妥协。面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舆情,坚定人民立场,坚持实事求是,分清主次、讲究策略、把握轻重,尤其是针对有真实性但未必有代表性的舆情,这需要研判舆情是局部还是全面、个案还是频发、可预防还是不可预料,洞察舆源背后的动机是来自个体利益还是群体利益,欢迎建设性意见、帮助有实际困难和不了解情况的网民、纠正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通过分级分类的舆情风险识别,界定各类潜在舆情风险事件的触发条件,为精准把控舆情响应的轻重缓急奠定基础。

周期性态势感知,分清缓急有“节奏”

“舆情焦虑”与如何掌握时机有关。以往简单地将舆情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线上线下两个场域,这与增强现实、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态势不符,容易导致舆情应对全程紧绷,错失最佳时机。因此,应在人、机、物三元混合的新型虚实融合网络空间,关注舆情时空维度的关联性,采取差异化的精准策略。把握舆情时间维度的周期性。基于舆情全生命周期与可见性理论,精准感知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平复期,瞄准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施策,比如在潜伏期应优先解决实际问题本身,而在爆发期则应采取实际问题与舆情“双处置双介入”策略;针对周期性舆情,可综合考虑当年重要时间节点与重大历史事件,并根据舆情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不同风险等级,通过舆情月历或年历等方式,构建相应等级的预警与联动机制。比如,以四色等级为基准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应急预警机制,将舆情分为一般(Ⅳ级,非常态)、较大(Ⅲ级,警示级)、重大(Ⅱ级,危险级)和特大(I 级,极度危险级)四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有利于建立一个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掌握舆情的主动权。注重舆情空间维度的整体性。在虚实融合泛联空间进行行为科学整体性研究,通过挖掘行动者行为数据,进行大模型算法测试,建立历史数据与近期舆情的对应关系,动态描摹具有时空特征的演化过程,运用分类建模对不同群体进行精准画像;对特定舆情进行全场域关注,利用文本情感计算、主题聚类分析和多智能体仿真方法,在小世界和无标度网络环境下建构态势认知注意力机制,系统把握社会的复杂性行为,避免主观臆断和扭曲,精准预测发展态势。比如,部分头部舆情企业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出舆情智能体,实现数据列表检索、数据图表生成、热搜数据查询、跨模态检索、突发事件检索、舆情知识问答等功能,通过语音唤醒进行对话交互,实时更新响应,助力高效舆情全域智能分析。

多维度处置响应,合理加减有“章法”

“舆情焦虑”与采取何种手段有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手段单一、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不利于复杂舆情的应对,因此需要跨学科思维与工具组合意识,力求跳出舆情看舆情、立足全局看舆情、着眼长远看舆情。善于提取多学科核心思维。在洞察复杂舆情时,可借鉴国家安全复杂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科学认知网络安全、借鉴政治学的意识形态视角识别舆情风险、借鉴社会物理学的燃烧理论激波理论信息熵理论解释舆情反转、借鉴情报科学的文献计量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借鉴计算传播学的文本情感分析方法研究人机交互、借鉴社会学的社会网络分析法描摹群体互动关系、借鉴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处理模型研究行动者的情绪与心态。比如,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舆论形成过程,可得到网络舆论形成的三要素,即“诉求/情绪信息”“网民认同感”“意见领袖言论/媒体报道”。在网络舆论场域中,网民各种各样的议论、诉求、情绪等信息类比成自然界的“燃烧物质”;部分诉求或情绪信息获得大多数网民认同,助推大多数不同网络意见产生聚集并形成较为一致的公共意见,这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助燃剂”在发挥作用;最终形成舆论的“导火索”是网络意见领袖的言论或媒体报道信息,这可类比自然界的“点火温度”。灵活应用最优工具组合。在应对复杂舆情时,需立足网络生态综合治理的全局,按照“强制程度”或“介入程度”维度合理划分工具类型,以便择优组合实现标本兼治。宏观上可分为德治、礼治和法治“工具箱”;具体而言,可分为引领型工具、混合型工具和强制型工具三种类型,或自愿性工具、疏解性工具、调节性工具和规制性工具四种类型,比如可进行舆情回应、网络评论、网络宣传,或监管提醒、媒体协调、政企发包,或网络执法、技术管控、专项治理。在实践中储备经验,选取最优学科视角与工具组合,摆脱偏见和噪声,实现处置响应有章可循,持续提升洞察力的高度广度深度,坚定舆情应对的本领自信。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的算法风险研究”(项目编号:23B08);2024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网络舆论风险防范及应对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SP24YBZ183)

来源:红网

作者:黄华龙 陈长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3/94/142304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