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红网时刻新闻策划推出“好评中国·青年漫评”专题,以青年视角感知大国脉动,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合力。
□胡艺华(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高福强(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大时代催生大命题,大情怀涵养大智慧。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中华大地,把握世界大势,系统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景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引领和强大的精神动能。纵览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辩证思维犹如一束哲学之光,穿透历史与未来,在贯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线、全域和全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和耀眼,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强大的精神赋能和深刻的智慧启迪。立足关键时期,最大限度地激活激发激荡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牵引力,内在而又迫切地呼唤在全党全社会来一场鲜明、鲜活、鲜亮的新型新质思政教育。
漫画/毕传国
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重塑时代、席卷全球的磅礴伟力,不仅体现在科技和产业的创新驱动上,同时也彰显在思想和智慧的力量迸发上。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首先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技术观和创新观的迭代升级。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全面展现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集中代表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价值导向和发展方向,其能否真正成为一种主流主导的生产力质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社会上有没有与之相契合的思想场域,能不能被人民大众接受、认同、理解。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转化、内化为人民大众内心坚定不移的自觉追求,才能真正汇聚起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这正是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政教育应该主动作为、善作善成的着力点。
首先,以大众化的思政教育把新质生产力的声音传播开来。主动顺应人民大众在实践中的理论需求,主动贴近人民大众学理论用理论的思想实际,第一时间通过多样化、矩形化的思政教育新兴媒体和主流平台,切实有效地把新质生产力这个集原创性、时代性、标识性于一体的创新概念推向人民大众中间,使之从抽象表达,变成人民大众应知、熟知、可感、可视的中国话语,飞向大江南北,飞入寻常百姓家,让14亿多中国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切实让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曲中最动听、最悦耳、最有力量的音符。
漫画/毕传国
其次,以通俗化的思政教育把新质生产力的道理讲清讲活。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基础上,适时通过“大思政课”、专题党课、学术讲座、理论征文、演讲比赛、理论辅导会、学习座谈会等各种传播载体,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融入红色歌曲、诗歌、美术、戏曲、话剧、微电影、短视频等各种艺术元素,用好用活身边的经典案例和现实故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透讲活新质生产力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理清悟透新质生产力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逻辑,真正让人民在情感上认同、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新质生产力。
最后,以专业化的思政教育把新质生产力的经验总结升华。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传统与当代相对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与科技相融通的原则,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和示范引领,深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整理全国各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彩故事和典型个案,总结提炼出一系列通行通用、可学可鉴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将最具代表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地方样本、范本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的案例和范例,帮助人们在理性和理论层面理解和掌握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意义、时代价值、理论内涵、逻辑进路和实践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在根本上适应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新质生产力符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顺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的发展趋势,更契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旋律,切实有效的思政教育,必将更好地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园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课题来源: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为21&ZD046);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涉农高校‘思政+三农+艺术’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HNJG-2022-0098)
来源:红网
作者:胡艺华 高福强 毕传国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