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质行业思想宣传工作的深度探索与实践创新

来源:红网 作者:周泽宇 编辑:唐盈 2024-08-17 19:53:27
时刻新闻
—分享—

□周泽宇(湖南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 党群工作部副部长)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思想宣传工作肩负着弘扬地质文化、点燃工作激情、推动科技创新等多重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地质工作的社会认知度相对较低,公众对其重要性及成果的认知存在不足,传统的宣传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难以充分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从内容创新、渠道拓展、机制优化到平台升级,一场全面的革新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作者12年基层思想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围绕“内聚人心,外塑形象”这一核心理念,从“内容为王”“借船出海”“栏目共建”及“打造拳头产品”四个维度,深入剖析地质行业思想宣传工作的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旨在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探讨,为提升地质行业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与强大影响力的宣传品牌,助力地质事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基层地勘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当前,地质行业思想宣传工作普遍存在深入一线不够、缺乏深度与广度的问题。宣传内容多聚焦于上层动态、会议报道等宏观层面,而对一线工作、民生关切及行业动态的关注不足,导致宣传效果大打折扣。这种“上热下冷”的现象,不仅削弱了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影响了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认同感。

(二)未充分利用基层媒体资源。基层宣传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在政策传达和民意反馈中扮演着关键环节的角色。然而,当前地质行业的宣传工作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往往过于侧重高层级媒体平台,忽视了县域媒体在基层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力和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对于地级市或县级市职能部门及区域内企业而言,其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更倾向于当地的新闻网站和报纸。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宣传工作应更加注重地域性和贴近性,以更好地满足目标受众的实际需求,确保信息能够有效传达并产生预期的社会影响。

(三)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当前,地质行业思想宣传工作往往由个别宣传同志承担,难以形成合力。这不仅增加了宣传工作的难度和负担,也限制了宣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构建全员参与的大宣传格局成为提升宣传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四)品牌建设滞后。地质行业在宣传工作中长期依赖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其传播速度和广度已远不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因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导致宣传渠道狭窄,难以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另外在品牌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部分地勘单位对品牌的理解还停留在简单的标识和口号层面,没有从战略高度去规划和塑造品牌形象。同时,由于品牌宣传的不足,地质行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相对较低,难以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二、当前基层地勘单位宣传思想工作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需求脱节。一是宣传工作的顶层设计往往侧重于传达上级精神、政策导向等宏观层面信息,而未能充分调研和了解一线地质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工作难点及成就亮点,导致宣传内容与基层实际脱节。二是地质行业内部的信息流通渠道较为传统和单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使得一线工作者的声音难以快速、准确地传达至决策层。三是地质行业在宣传资源投入上往往不足,难以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宣传工作的需要。

(二)缺乏对基层媒体传播价值的深刻洞察。一是部分单位可能缺乏对基层媒体价值的深入认识,认为基层媒体在传播效果、影响力等方面无法与高层级媒体相提并论。二是在制定宣传策略时,可能过于追求高大上的宣传效果,将重点放在高层级媒体平台上,以期望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力。然而,这种认识和策略忽视了基层媒体在地域性信息传播、民意反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基层群众对当地信息的强烈需求。

(三)主动宣传意识淡薄。部分地勘单位职工对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大部分的一线通讯员都是实体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兼职,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业务工作上,在开展宣传工作时重视不够,主动性、针对性不强,这种观念导致宣传工作在整体工作中被边缘化,难以形成合力。

(四)品牌建设意识薄弱。部分地勘单位在品牌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意识薄弱的问题,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了品牌形象的长期塑造和维护,这种传统思维束缚了宣传渠道的拓展,也导致了信息传播范围受限、品牌效应难以显现,这不仅影响了地质行业的社会形象,也制约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基层地勘单位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应对策略

回顾近十年湖南地质行业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历程,从最初的报纸、官方网站,逐步拓展至现今包含微信公众号、网站、视频号、抖音号的多元化传播矩阵,我们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力求以贴近职工生活、契合时代潮流的方式传递信息。然而,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宣传策略亟需进一步创新与升级,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一)内容为王:深耕一线,打造精品内容

1.深入一线,挖掘素材。为破解内容与一线脱节的问题,宣传工作者需主动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挖掘鲜活素材。通过“多跑腿、勤张嘴”的方式,加强与项目一线人员的沟通交流,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反映地质工作的艰辛与成就。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常态化的调研机制。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是破解宣传内容与一线脱节问题的关键。通过定期组织宣传团队深入项目现场、野外营地等一线工作场所,开展实地调研和采访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可以邀请媒体记者、专家学者、行业内外人士共同参与调研,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视角。二是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地质工作者是宣传工作的主体和源泉。全面发动一线职工积极投稿,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感悟,激发职工的创作热情,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的良好氛围。三是聚焦典型人物和事迹。通过访谈、跟踪拍摄等方式,深入挖掘典型人物的成长历程、工作亮点和感人故事,内容以人物通讯、视频及图片等职工喜闻乐道方式呈现,以充分展现地质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担当。

2.强化专题报道与深度报道。在做好日常宣传报道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地质工作重大事件、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及重大项目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通过“从上至下”的视野和“点面结合”的手法,提升宣传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体而言,一是制定年度报道计划。根据地质工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重要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报道计划,明确每月宣传报道主题、内容和形式。二是实施深度挖掘。围绕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关键领域,细化报道主题,组织系列报道和深度挖掘,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报道,展现地质工作的全貌和深度。三是加强评论和解读。邀请地质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报道评论和解读工作,为公众提供专业、权威的观点和解读。通过专家的声音,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评价地质工作。

(二)借船出海:拓宽渠道,扩大影响力

以县域媒体作为宣传重点。一是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县域媒体作为地方信息的传播中心,拥有庞大的本地受众群体。这些受众对于本地政策、经济、文化等信息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是宣传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将县域媒体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有助于实现信息的精准投放,提高传播效果。二是强化联合报道与合作。加强与县域媒体的合作,开展联合报道,可以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提升报道的针对性和贴近性。根据地质工作的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与合作媒体共同策划联合报道项目,明确报道主题和形式,通过共同策划、资源共享,不仅可以降低宣传成本,还能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借鉴国家、省级媒体呈现方式。在保持县域媒体特色的同时,应积极借鉴高层级媒体的经验和方法,如: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红网的写法和呈现方式,提升报道的专业性和可读性。最终,通过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吸引更多目标受众的关注,提升宣传工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三)栏目共建:全员参与,形成大宣传格局

1.建立联建栏目机制。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地勘单位实际情况,在单位公众号、网站等平台上,如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建立“地灾一线”“党建一线”“安全一线”“党风廉政”“地勘一线”等联建栏目,定期由各部门提供内容,通过栏目共建的形式发动全体职工参与宣传工作,形成“大宣传”的共识和格局,让宣传工作能更全面、更高层次的服务好单位中心工作,充分反应单位发展全貌。具体而言,一是明确栏目定位。根据地质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明确各栏目的定位和内容要求,确保栏目内容贴近实际、贴近职工。二是完善奖励和投稿机制。通过设立优秀稿件评选、表彰奖励等机制,同时组织写作、摄影、视频制作等技能培训与比赛,鼓励各部门和职工积极投稿为栏目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三是加强审核把关。对投稿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内容真实、准确、有价值符合宣传工作的要求。

2.丰富栏目内容形式。一是拓展内容领域。联建栏目不仅限于单一的消息新闻发布还可以包括群团工作、行业咨询、科普知识、技术答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通过多维度、多高度地反映单位发展的方方面面,确保宣传内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满足职工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二是加强互动与反馈。在新媒体平台上设置互动环节和反馈机制,鼓励职工参与讨论和分享,提升宣传工作的互动性和参与感;三是定期更新维护。定期对栏目内容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栏目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升栏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打造拳头产品:创新平台,提升传播力

1.构建鲜明特色的新媒体平台。针对地质工作的独特性和受众的特定需求,我们计划构建具有鲜明地质特色的定制化新媒体平台,如在抖音号或视频号推出——《地质视界》视频栏目。该平台将深度融合地质专业知识与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精准定位,确保平台内容既具备专业性、深度性,又能广泛吸引并服务于行业内外的目标受众。通过这一策略,我们将显著提升平台的辨识度与吸引力,为地质行业的思想引领与信息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加强平台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内容创新,以视频栏目引领传播新风尚,《地质视界》采取直播、访谈和解读的形式,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将时政热点、行业动态及单位重大新闻以职工易于接受的语言和视频方式进行深度剖析和梳理,稳定输出的内容,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积极探索多媒体融合的内容呈现方式,注重深度挖掘与广度拓展相结合,既展现地质工作的专业魅力,又关注行业内外的社会热点,实例可参考湖南自然资源的七点资讯,增强信息的时效性与吸引力。

3.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为进一步提升传播效能,积极寻求与相关行业、媒体及平台的跨界合作机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质行业宣传品牌。此外还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的交流合作,引入外部智慧与资源,为平台内容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总之,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前瞻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宣传模式与策略。通过定制化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以及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等举措,我们将全力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拳头产品,全面提升地质行业思想宣传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为推动湖南省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周泽宇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2/51/141884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