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新文物讲述的新范式——以“奇喵博物馆”为例

来源:红网 作者:丁寒春、李静、王沩、苏丹 编辑:唐盈 2024-07-02 17:59:42
时刻新闻
—分享—

□丁寒春 李静 王沩 苏丹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发掘50周年,当年发掘的所有文物都收藏于湖南博物院。馆藏丰富的湖南博物院,成为广电视听媒体深度合作最早的博物馆之一。7年前,央视制作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开播时,湖南博物院已名列其中;再此前,湖南卫视《博物馆奇妙夜》、湖南经视《越策越开心》等文娱节目也均采取视听手段对其进行关注和挖掘。多年的宣传助推,湖南博物院馆藏文物展现出深厚博大的文化意蕴,在民间具有稳定的印象和广泛的知名度。

2023年9月29日,湖南广电旗下短视频平台——风芒APP官宣成立16个内容原创工作室,文博工作室位列其中。2024年开年,该工作室即与湖南博物院合作,推出《奇喵博物馆》节目。该节目以微短剧形式展开故事,剧情和台词中融入了不少现代生活中的梗点、槽点,以趣味和共情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别样魅力。如何展现不同视角,吸引、聚拢更多年轻受众对传统文化和中华文物的兴趣,避免重复以往、做出新意,是节目着重追求的。

一口气刷完《奇喵博物馆》,能感受到创制方的十足诚意与满满创意。节目没有拘泥于常见的文博类节目对现代视听技术的融合运用,而是在保留技术加持和对文物画面之美细致呈现的同时,从人与情感入手,以故事为线,串接起隐藏在文物背后的古人与现代人相通的情感之珠,有效拉近了受众与文物的认知距离,进行了一次以新范式丰富视听内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尝试。

《奇喵博物馆》首推六期节目,单期时长不到10分钟,既可大小屏互动,又便于小屏观看。六期节目具有一致的演绎风格,风趣幽默、独自成篇,精心选取了湖南博物院的六件代表性文物,包括:被认为是距今6500-7000年前祭祀太阳的神器、湖南汤家岗出土的八角星印纹白陶盘;中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方鼎“大禾”人面纹方鼎;中国迄今所见唯一的西晋青瓷对书俑;中国现存最早的反映保健运动的帛画《导引图》;元代铜镜珍品“寓居长沙”麻姑献寿纹镜,以及“奇喵”中猫咪的参考原型——西汉狸猫纹漆食盘。每件文物都承载了古人宏阔的想象力和孜孜以求的匠人精神,这种精神在节目中以小故事的形式巧妙观照当下社会,演绎得轻松活泼,却内蕴了相当的意味。

如何让这场“奇喵之旅”生动有趣,引发年轻受众对文物的好奇和兴趣?《奇喵博物馆》首先是重点打造了一只憨萌可爱的西汉小狸猫,它以动画的形式,在每一集中均专门担当一个角色,串连起了六个不同时期的文物故事。它是狸猫纹漆食盘的主人,与辛追夫人的主厨合力粉碎了侯爷对精美漆餐具的盗版计划;是告诉人们“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部落长老;是充满仁爱之心的大王;是传递家书的仆人……这只西汉小狸猫的人物设计和精彩表演,赋予庄重的文物一种跳脱的萌感,为节目奠定了轻松活泼的整体基调。

在八角星纹白陶盘的故事中,原始部落的“鸡娃”现场热火朝天,家家户户秀孩子、各种炫技大比拼,唯有一个小孩一直默默低头玩泥巴,父母焦虑惭愧,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上进、不如人,这心情状态与当下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何其相似,一下子就抓住了受众的共情点。故事最后,爱玩泥巴的小孩为部落做出精美绝伦的祭祀神器,经过“喵长老”的一番点拨,父母恍然大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要正确引导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马王堆出土的简帛医书蕴藏着古人的养生智慧,其中《导引图》早已名声在外。节目重讲《导引图》的故事,将关注点绕过对养生内容的呈现,以《养生避“坑”》为题,把现代社会的各种“养生陷阱”搬到了西汉长沙:长相俊俏的骗子花言巧语大肆推销伪劣保健品,想速速变美变年轻的中年大妈们被哄得眉开眼笑、争相下单,直到骗局被揭穿,人们终于懂得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找到正确的健身方法,顺时而动才能拥有健康之美。故事的道理浅显易懂,演绎的古人对健康和美的重视与现代人别无二致,甚至于被骗时还不自知的状态也让人颇有共鸣,忍俊不禁。

此外,《“大禾”人面纹方鼎 竞标风云》的故事里,通过仁爱的“喵大王”之口,致敬了“禾下乘凉梦”的崇高理想;《狸猫纹漆食盘 吃好喝好!》故事中,辛追夫人的主厨是个网红人设,在美食直播中推荐只有西汉时期才有的天鹅肉食材。《西晋青瓷对书俑职场自救指南》的故事则狠狠怼了一把重形式不重实绩的职场不正之风。节目中的故事个个轻松活泼、网感十足,能瞬间抓住受众的眼球;而每一集尾部对文物原件的展示仍遵循传统视听风格,图文典雅细腻,网感故事与传统美学的搭配产生反差感,让人记忆鲜明,印象深刻。

最后一期,“寓居长沙”麻姑献寿纹铜镜,故事落脚点放在了情上,设置年轻的元朝匠人为潜心铸造铜镜与家人长期分离,最终取得成就返乡,母亲却因病与之不相识的情节,呈现了自古以来做成一番事业与亲情相聚难两全的遗憾,和似“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信念,在浓情和感动中,用一场跨越千里的等待和思念为六期节目画上了句号。

作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视听表现,近年来,文博类节目有不少特色的呈现。如,大型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已制播了四季,通过极致美学展现、AI高科技加持,在高大上的赛道不断上台阶,但此种形式对制作方人财物的要求较高;又如,出圈网络微短剧《出逃大英博物馆》,强调私语化叙事,给出了一条“好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的路径。无论是大屏的高大上,还是小屏的小而美,只是传播策略与路径的不同,好的视听节目创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一致的。《奇喵博物馆》全网点击量超30万,在新学期开学时推荐的文物八角星纹白陶盘因被网友称为“反鸡娃神器”,意外出圈。以视听方式为文物赋予趣味性,关照当下生活与文物的链接,揭示潜藏在文物背后的精神力量,这是《奇喵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来源:红网

作者:丁寒春、李静、王沩、苏丹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1/94/140592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