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好评中国”让基层更易“被看见”

来源:红网 作者:杨理军 编辑:唐盈 2024-06-18 16:29:10
时刻新闻
—分享—

□杨理军

6月14日,2024“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享会在星城长沙举行。“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优秀作者代表和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围绕如何唱响新时代中国好声音,共商共议推进网络评论生产传播创新。

这是一场属于网络评论者的盛会,是一次取经交流、互学互鉴的成长之旅。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评论已然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社会舆论的集散地。每一位评论者都是时代的见证者,他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好评中国”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砥砺着每一位网民评中国、信中国、爱中国的主流叙事。而从他们的娓娓叙述中,基层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网络信息海洋里更需要凸显思想的力量,以小切口见微知著,我们用热辣滚烫的笔触,记录壮丽的中国,见证大时代的发展巨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评论特稿部《热评》制片人陶郎在创享会上以《向新浪潮涌》为题进行分享;新华网评论室副主任马若虎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提出评论是面向人思想的工作,只有把群众所思所盼结合起来,把想讲的同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多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多用群众语言析事说理,才能得人心、聚人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只有紧贴时代的脉搏,踏着发展的旋律,坚持眼睛向下,关注基层,情系群众,才能写出有深度、有锐度、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把更多值得好评的发展注脚、民生音符展现在大众面前。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基层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怎样让党的政策为群众知悉、理解和拥护,让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考验着基层管理者的智慧,也是网络评论者的使命和责任。要立足基层发展禀赋,坚持从群众立场出发,以群众视角对政策进行深刻解读,剖析政策背后的民生考量,找准政策与群众“急难愁盼”的契合点,用群众口吻把“官方语言”转换成“大白话”,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完成“同理”“共情”的心理蜕变,形成拥护党的政策的最大同心圆,让政策稳稳落地基层,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真金白银”,托举起群众的“满满幸福”。由此可见,网络评论对推动政策落实、助力基层发展,具有本质意义和底层逻辑的宝贵价值。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在新时代奋进追梦的宏大叙事中,基层发展的点滴变化、群众衣食住行需求显得更加具体和亲切。民生“关键小事”亦是“国之大者”。从孩子的抚养教育,到年轻人的就业成才,再到老年人的就医养老,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群众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获得感、满意度,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成色,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网络评论者要有“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深入基层看发展、察民生,把社情民意、民生冷暖倾注笔端,让基层发展的困难都被看见,让群众的疾苦广为人知,为上级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用的参考。

一篇好文章、一张好画作、一个好视频,都蕴藏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个立体、真实、火热的基层是什么样的,答案就在于你我的笔端之下。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为基层鼓与呼,让基层更易被看见,让发展之花绽放在广阔的基层。

来源:红网

作者:杨理军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840/52/140102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