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赵立敏:文化自信何以重要丨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青年专家谈⑩

来源:红网 作者:赵立敏 编辑:陈晓丹 2023-11-27 14:47:39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0.png

赵立敏,首批“湘江青年社科人才”培养工程入选人才,衡阳师范学院文化与创意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长为华夏跨文化传播、话语传播。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一重要论述不仅阐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做到和坚持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

充分认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是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赓续中华文明的立基之石;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起点;是构建中国自主话语体系的立足点。没有文化自信,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就都无从谈起。

在交流与互鉴的辩证取舍中做到文化自信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无从了解,就很难有什么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璀璨,包含了多个层次、多个方面,也蕴含了多种可能性,既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有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包含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又包含了多民族的文化。从诸子百家文化到儒释道文化,从中原文化到丝路文化,从内陆文化到海洋文化,从革命文化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光辉灿烂中华文明的整体。中华文化的特质体现为多元、包容、交融。多元带来文化的璀璨与争鸣,包容带来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交融带来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故而中华文化绝对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开放系统,正是这种特质才让中华文化延续至今,永葆青春活力。也正是基于这种特质,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并不是说要对自己的文化盲目吹嘘、自我吹捧,而是既要看到自身文化优秀的一面,又要在他者的观照之中和中西文化的比较之中了解自身文化的不足,在全球视野中更深刻地了解自己,通过文明交流与互鉴实现自身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内部与外部的协同创新中坚持文化自信

要深刻了解中华文化,就不能用静止、呆板的眼光去看待,因为中华文化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系统,所以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去看。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区分了两种文明成长的方式,一种是“基于内部人格的自决性生长”,还有一种是“基于外部物质环境与人为环境的应战性生长”。简而言之,所谓的“自决性生长”主要指的是一种内部创新模式,其动力主要源于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容忍度、延展度和开放机制。“应战性生长”主要是一种外部创新模式,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进入和压力,其动力主要取决于外部文化的他者特性以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构成了何种关系。中华文化的发展包含了上述两种创新模式,而且在很多时候这两种创新模式相互补充。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和儒家在汉代的经学发展可以说是一种内部创新,而古代佛教的传入以及近代西学东渐所引起的中华文化的创新,则一定程度上是外部创新激发的成果。正因为中华文化如此强大的包容性、开放性,才使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吸收新养分,创造新内涵,故而中华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得以绵延不绝、绚烂多彩,这也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最强大的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赵立敏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55/61/132988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