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唐琳 孔祥娟:胸怀“大国三农”情怀,高质量推进拔尖创新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来源:红网 作者:唐琳 孔祥娟 编辑:唐盈 2023-05-27 17:18:16
时刻新闻
—分享—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涉农高校作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增强使命感与紧迫感。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回归”与“升华”,涉农高校应从认知、知识、实践、文化四个维度加快构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框架,高质量推进拔尖创新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注重思想认知培养,强化“爱农”的情感认同。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耕读文化源远流长。耕读教育作为优秀传统耕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弘扬“耕读传家”理念的重要抓手,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涉农高校为培养学生“爱农”的情感认同,加强和改进耕读教育,将耕读教育融入到通识课程体系当中,开设特色耕读通识课程,既保留传统耕读文化厚度,又结合新时代特征,实现传统性、时代性、科技性的相通。在耕读通识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对涉农高校学生的耕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学生“三农”情感,厚植学生“爱农”情怀。

注重专业知识培养,深化“知农”的理论素养。新农科建设作为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指导涉农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布局,利用信息、工程等科学技术升级改造现有涉农专业,根据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增设新兴涉农专业,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形成多学科多领域渗透融合局面,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二是面向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涉农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通过前沿专业知识与现代社会需求的融合,提升涉农高校学生“知农”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为投身农业科技领域、成为拔尖创新农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固化“为农”的应用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坚持扎根中国农村大地。涉农高校作为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以加强知农爱农教育为总体目标,将情感认同和理论素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技能培养中,以此提升农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构建面向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变化的复合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综合能力。二是坚持系统导向,通过统筹协调各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社会实践活动,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实践基地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农科教合作实践示范基地,引导学生走进山水林田湖草,切实提高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三是坚持结果导向,通过创设动态调整型评价反馈机制,从实践教学效果、管理效率、农业需求、技术发展等维度对实践教育体系进行评价,定期开展诊断和评估工作,实现实践教育体系的动态调整,更好地提升学生“为农”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农业人才。

注重文化育人培养,优化“兴农”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赓续农耕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耕文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宝贵文化资源。涉农高校以培养“兴农”人才为己任,通过深度挖掘农耕文明蕴含的农业社会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营造浓厚的农耕文化校园育人氛围,积极宣传“三农”人物事迹,加强榜样引领作用。最终实现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涉农高校学生传承传统农耕文化,涵养“大国三农”的情怀,激发服务“三农”的意愿,践行“兴农”的初心使命。

涉农高校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勇担强农兴农的历史使命,心怀“国之大者”,从思想认知上强化爱农的情感认同、专业知识上深化知农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上固化为农的应用能力、文化传承上优化兴农的初心使命,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农业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一懂两爱”情怀教育,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高水平农业人才保证。

【作者唐琳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孔祥娟系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农耕文化融入农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21JDSZ3072)。

来源:红网

作者:唐琳 孔祥娟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9/61/126971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