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
3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出党中央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强国必先强农,没有农业强国的现代化强国,是失衡的、不全面的。只有守好农业底线,才能守好发展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落地落实。当前,农业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块短板,农业现代化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明显滞后。要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迫切需要点燃“粮食安全”“科技创新”“现代化发展”这三个“引擎”,补齐农业短板,夯实现代化强国根基。
托牢农业“基本盘”,粮食安全是基础。充裕的粮食和农产品,能为老百姓提供“不愁吃”的基本保障,能消除国家谋发展、求进步的后顾之忧。回顾过去一年,全球出现粮食危机,而我国粮食生产却实现“十九连丰”。正是因为我们将“饭碗”端得越来越牢,才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稳住经济大盘,展现出坚强韧劲。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要继续保持这一水平产量,还须持续提升粮食产能,抓住耕地这一关键,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同时,还要做好“加减法”,既在粮食增产上发力,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也在粮食减损上发力,减少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各环节的“跑冒滴漏”,有效减轻供给压力。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赋能强农“新赛道”。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迈入世界第一方阵。科技作为农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催生新技艺、新农人,为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育种到种植,再到加工、销售,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赋能,离不开农业科技水平质的提升。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有不小差距。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必须给足农业科技创新“油门”,强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整合科研资源,大力支持农业领域创新研究。还应明确目标导向,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战略性、关键性领域,推动农业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科技研究从实验室“最初一公里”走向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
农村是广大农民的家园故土,没有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农民的安居乐业,建设农业强国的美好愿景也就无从实现。特别是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庞大,有近2亿人口就业于农业产业,近5亿农民常住农村,推动农村现代化,就是在推动这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意义十分重大。具体而言,要紧紧围绕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加强农村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良乡风民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不断转变农民精神风貌,以农村现代化的美丽色彩,绘就成农业强国美丽画卷。
来源:红网
作者:艾琳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