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传统文化“活”出新姿态——读《捍卫尊严——“中国传统文化陷阱论”批判》有感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陈晓丹 2023-02-13 17:17:07
时刻新闻
—分享—

□汤建军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繁荣最根本还在于其文化自信自强。步入新时代以来,在乡野坊间流传出以“陷阱论”“糟粕论”“虚无论”等为代表的反传统文化论调,尽管它们在语言形式包装上存在差异,有些甚至还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但在本质上都属中华文明文化劣等论,是对本民族文化不尊重不自信的表现。这些论调与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华文化复兴相背离,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历史命题相错位,应坚决予以坚决批判与抵制。

彭崇谷先生《捍卫尊严——“中国传统文化陷阱论”批判》一书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确实能够起到警醒世人、“正”声“雅”音的作用。

该书明确指出,只要我们稍加考证,就会发现这些反传统文化论调的逻辑是自相矛盾的,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陷入了严重的形而上学的歧途”。

到底如何看待历史和传统文化,马克思曾有一段名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毛泽东深明其义,将这种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简化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八字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对这种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做出了创新性表述:“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以上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无论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还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养料”,传统文化并非像“陷阱论”等反传统文化论调所讲的那样,一无是处,相反是“宝物伴身”,用之不竭。

《捍卫尊严——“中国传统文化陷阱论”批判》一书共86万字,包括“中国人的尊严”“中国文化的尊严”“中国历史的尊严”“中国的今天与西方”“中国怎样走向明天”五大篇章,从思维方式到伦理道德,从“四书五经”到价值传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文明,较为全面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让人们从中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日常生产生活乃至先进文化与价值理念传承发展的可贵之处。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要把握和利用好传统文化的这些“可贵之处”。用作者彭崇谷书中的话来讲,最要紧的是要做到“儒释道加之‘马毛’”,即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契合性的中华传统文化,要想更好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光发热,就必须在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上做出更好的表现,努力实现自己与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合发展。

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出新姿态,使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重要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支撑,就必须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彭崇谷先生在书中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建新的文化体系以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强国之急”,并提出“中国只有从思想殖民、权力和利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文明复兴。

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之做过深刻阐述。领会其要旨,归纳起来就是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说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中国到满清王朝遭遇鸦片战争这2000年间,中国的大秦王朝、大汉王朝、大唐王朝、大元王朝、大明王朝直到康乾盛世等许多中兴王朝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其中一个基本的历史逻辑就是最伟大的国家其背后一定具备同时期世界上最优秀的制度,这同时期最优秀的制度背后一定是有最优秀的文化做支撑。但由于中国近代工业化落后西方进程,以致于美西方坚船利炮之鸦片战争就让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魏源是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启蒙家,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随后以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以孙中山、黄兴、蒋翊武、蔡锷、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派,一代又一代人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复兴大道。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没有找到正确道路。只有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才找到一条真正科学的民族复兴之道,中国革命面貌才为之一新。因而我们党的成立就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其中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所以行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了。因此,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首先就是要坚定不移传承和弘扬好它。

坚定不移坚持守正创新这个基本原则。守正,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二为方向,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创新,就是要坚持“双百方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促进科学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动融合,不断拓展其发展与传播空间。

坚定不移大力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双轮驱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而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文化的内涵,“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深度铺垫。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高度升华。共同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两者不可割裂,也不可偏废。

坚定不移抓好传统文化“双创”的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抓好建章立制的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保驾护航。在国家层面加快推动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的立法工作,不断完善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的法规体系。加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的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不断优化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地方各级应因地制宜抓好建章立制,以制度去保障和落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

二是抓好摸清传统文化家底的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储资蓄能。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普查梳理,加强文物保护与考古调查研究,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夯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基础,有效提升全国文化遗产资源基础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是抓好传统文化搭台唱戏的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开疆辟路。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总抓手,突出项目为王、平台为基,让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生活化,使之像空气一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传播力。

总而言之,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铸就了博大精深而又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五千年不倒,延绵生息,屡创发展奇迹的根基所在,也是我们今天谈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所在。

时下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认真研究历史上的优秀思想资源,积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并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其继承与发展加以指导,使之更好地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与理论指导。

“百花齐放竞异彩,万紫千红总是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有有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文化自信自立自强,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磅礴伟力,展现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与永恒魅力。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6/57/123116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