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怀化—万象、怀化—曼谷 怀化粮油产品国际首发专列”正式鸣笛启程。
□苗瑞祥
“给怀化一个平台,山与海的呼应就能变成传奇。”作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在新时代发展中“破局”的方式仍和“火车”息息相关。
如果将一座城比作一趟火车,那么怀化国际陆港无疑是新时代驱动怀化发展的新“火车头”。
单从数据直观看,怀化国际陆港在2022年就带动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50%,与此相关的千亿临港产业呼之欲出。
什么可以带动三湘大地的高质量发展?怀化国际陆港绝对可以称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怀化市更是以此为契机,抢抓历史机遇,奋起二次创业,努力将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三湘大地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经济发展,基础在实体、支撑在产业。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怀化因地制宜、聚焦需求,满足高质量发展的所需所盼。
从区位优势来看,怀化位于湖南西南部,处在湘、黔、桂三省交界,是湖南联通东盟的“南大门”、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湖南省唯一节点城市和湖南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城市,这让怀化的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可谓“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站在区位的“风口”上,“怀化-万象、怀化-曼谷”怀化粮油产品国际班列相继在怀化国际陆港鸣笛启程。
在这湘,“湘味儿”十足的湖南干米粉、东南亚风味冬阴功汤米粉、酸汤肥汁米粉等系列产品通过怀化国际陆港首发东盟市场。借助中老铁路的交通优势,泰国、老挝等地的木薯淀粉可以直达湖南,服务湖南及周边地区医药、食品、花炮产业。而随着中国-东盟铁路网的完善,更多的东盟产品将通过东盟专列进口。
不止如此,为将国际陆港优势最大限度辐射至各县市区,怀化加强市县联动,不断拓展流向、扩大流量、提升流效。不仅解决了自身结构失衡的问题,还能由此化解过剩产能。各县域内老牌企业也乘着国际陆港建设的东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自此,怀化有港,五溪出湘,通江达海。自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以来,全市上下坚持力量向陆港集中、资源向陆港汇聚、政策向陆港倾斜。
而今,怀化充分发挥国际陆港引领和支点作用,坚持大抓实体、大兴产业,将推动临港产业跃上千亿台阶,助推怀化在区域竞争中争先进位。
天时、地利有了,怀化陆港还得到了省、市各级政策支持的“政通人和”。为支持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委、市政府,各部门都在努力,让更多的资源向陆港聚集,更多的红利为陆港释放:争得广铁、南铁运价分别下浮52%、38%,到发国际标箱运输车辆省内高速收费减半;实现进出钦州港作业装卸费全免;实施物流发展补贴政策,为加快怀化国际陆港货物集结及全市物流产业发展,怀化市出台了《加快现代化物流发展二十条措施》等。此外,在报关审批、办税缴费、市场环境提质、“企业家绿卡”制等方面,怀化都给出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凭借政策优惠加持、便利的交通条件、扎实的产业基础随着开放融通的大潮滚滚向前,蓄势待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怀化国际陆港“两年成型”关键之年。培育和打造三湘大地发展“增长极”,更好地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怀化正在“摩拳擦掌”。
当前,把木薯产业作为怀化国际陆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怀化着力打造全国最大木薯交易中心和木薯产业基地。同时,围绕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怀化正在围绕现有骨干企业做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守正创新、务实重干,怀化正在书写新形势下三湘大地时代华章。
而今的怀化,正担负起全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将更好地推动强省会建设、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山海相融,勇往直前,相信未来的怀化,定会披荆斩棘,带动三湘大地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源:红网
作者:苗瑞祥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