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广
8月29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会上强调,要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靠谱”表示可靠,是对好干部的通俗化评价,代表着群众对干部工作能力的信赖、工作作风的认可和工作成效的肯定。湖南省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握“十大关系”,争做群众称赞的“靠谱”干部,把“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不断变成人民群众可感可享的生动现实。
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些年轻干部学历高、思维活跃,平时说话头头是道,工作却毫无章法,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迟迟打不开局面。说到底就是实践不够。“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抓住“干事”这个发力点,积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党的路线政策有效落实到党的建设、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工作中,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掌握,在学用相长中锻造干事创业的“真本领”“硬功夫”。
把握“务实与务虚”的关系。“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事先对某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进行分析论证,可认清趋势、把握规律、规避风险。务虚以明向,务实以成事。基层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要善于“看桅杆顶”,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深入田间地头、居民社区、企业车间开展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思路辨明,制定和落实务实管用的应对措施,实现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群众福祉不断提升。
把握“业务与中心”的关系。“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要始终把中心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开展业务工作时,先弄清楚与中心工作关联在哪里、在区域和单位中心工作中的定位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服务与促进中心工作。始终从中心工作的高点,锚定业务工作的支点与落点,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来落实业务工作。党员干部要强化系统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全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业务工作做扎实做到位,通过业务工作“量变”的蓄势,最终实现中心工作“质变”的跃迁。
把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些单位有那么几个“孤狼”:个人能力较强,工作进入状态快、负责部分也完成得较快,但团队意识差,喜欢单打独斗,有时候没有悟透单位工作的整体意图,与周围同事又缺少沟通,导致负责的工作往往成为单位工作的短板。“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党员干部要拒做“孤狼”,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把自己看做部门工作的重要一环,从部门的大视野谋划落实工作,与同事做好协调,时时对标对表,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做贡献,在推动单位工作提质增效中实现个人价值。
把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一篇名为《我嫁给了老公,老公嫁给了乡镇》的网文曾引发热议。文章以一名乡镇干部家属的口吻道出了基层工作忙,难以兼顾家庭的困境。“5+2”“白+黑”“连轴转”是基层工作的常态。对此,党中央连续发文为基层减负,各地纷纷跟进落实。在上下共同努力下,基层负担得到了有效缓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需要广大干部全身心投入参与。要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统筹兼顾开展工作,不做无用功,减少“滞后量”。工作外要放松身心,多看书学习、与家人团聚、休闲交友等,做到生活有激情、工作有干劲。
把握“情理与纪法”的关系。某些贪腐分子一开始是对亲友们的请托抹不开情面,违反了党纪国法,一步步坠入犯罪的深渊。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与人交往多了,对地方和人的感情就深了。基层是个熟人社会,开展工作难免会遇到一些人情干扰。要把纪法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面对别人的请托说情,必须以纪法为底线,坚守底线、正道而行。只有守住纪法底线,才能更好地讲情理。“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搞一次特殊就会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人心。
把握“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综治信访、民生服务等工作都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问题导向,保持“跳起来摘桃子”的斗志,守正创新,改进工作。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创造性开展工作,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把握“短期与长远”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紧扣浙江农村长远发展,倡导并主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20年来,“千万工程”成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金色样板。党员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保持发展定力,根据资源、交通、人才等地域因素,科学规划地方发展,既做任内见效的“显绩”,也做为后任做铺垫、打基础的“潜绩”,以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成就真正的评价。
把握“急难与轻缓”的关系。基层工作多而杂,若分不清主次和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难免疲于奔命却事倍功半,最终“出力不讨好”伤了工作积极性。“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落实工作首先要辨清不同工作的轻重缓急。要吃透上级精神和工作要求,砥砺“眼力”“脑力”“脚力”,多与上级部门、兄弟部门、下属部门沟通联系,充分熟悉上情、体察下情、了解外情。根据工作难易、层次、完成时限等情况,将工作归纳分类,确定好次序,有条不紊地抓好工作落实。
把握“原则与灵活”的关系。“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基层工作其实都是在做人的工作,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学历、脾性、习俗、爱好等特点,针对性制定方法措施,以便快速拉近距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无原则地和稀泥、乱表态,既要可亲可信,也要清楚地表明政策原则和工作立场。要始终把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有效结合起来,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用心用情把惠民生的事做实、暖民心的事做细、顺民意的事做好。
来源:红网
作者:陈文广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