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贤
古时有一处抱朴含真的人间仙境,唤作“桃花源”,它初现问世于五柳先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偶入见闻,时人津津乐道,后人渴望追寻。
而对人间理想国的遐思期许,或是“小国寡民”“无何有之乡”,或是“华胥国”“醉乡”,亦或是“君子乡”“大同社会”。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源逸事,确是真真切切地展现出何为人间乐园。
常德桃花源景区。(图源:文旅湖南)
陶公曾言此地“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张旭游罢即道此处“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一代“诗豪”刘禹锡寄之以“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的出世情怀,“诗魔”王维则潜藏下“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的隐逸田园梦想……
听闻:武陵桃源世外境
千古如斯,悠远如是,古老而平凡的梦,似真非幻。
“世外桃源”武陵桃花源钟灵毓秀,素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誉。
《桃源仙境图》(局部)。作者:(明代)仇英 (来源:天津博物馆)
千年来,文人墨客若将追求与独立相联,望生命与自由同在,探秘访幽玄以求内心静谧的归宿感,无人不想涉足桃源山溪,咸聚在此,寄情于此。
桃花源,那是一个没有战争不安、没有忧绪愁思的太平世界,也是一个存在于世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图景。它处处温情、恬静怡然,与现实是隔绝的,但与人心却是相通的,它与这人世间虽存在一层若即若离的纱幔,却偏偏带有一丝丝亲和朴拙的清晰感。
程程岁月,探寻灵秘也好,放浪形骸也罢,飞絮尽、落花闲。
遥看人间光景时,或有几寸“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茫然,几分“不识桃源在何处,但看流水落花来”的豁达,亦或有几许“桃花源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绿萝”的飘飘乎出尘感,几多“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的巍巍乎豪迈情……
总归,古今人热衷于“桃花源”,共享着这片桃花源。快意人生事,可去桃源问津一二,谪居放歌休,可在武陵肆意笑游。
闲庭信步,随性而行,哪里有“桃花源”?何处是桃花源?那便行至常德佳景,带着岁月静好的牵念,走进这座桃源里的城市吧。
探寻:浮华世界觅桃源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一则民谣,传唱湖湘,又因出现在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的注释而众所周知。
走过荒原绿洲,遍踏人间山河,不妨登苍苍德山,临悠悠沅溪,泛舟溯源千年,穿过芳草幽遐的武陵川径,待桃花飘零、清溪自流。
谈笑间,世间繁华有三千,惟愿寻一盏清欢,今日吾心之“桃花源”何方可寻?
望一眼绿水青山之间,尽显“桃花源”好景致。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将之赋予此地,或许一开始便带有融合万千景象的恬静底色。
漫游市区,轻抚十里诗墙,山川不朽的武陵风流犹存;举酒煮茶,细品“叶”绿与“花”红。
常德桃花源景区。(图源:常德市文旅广体局)
一湖柳浪畔边传颂千年的“刘海砍樵”故事缠怀如故,桃花林深处的良田、美池、桑竹依旧。
而牢牢记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谆谆嘱托,借力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与“世外桃源”的创新交汇,“6+1”项目如火如荼,那《辞海》《词源》认定的《桃花源记》原型地——武陵桃花源,千年底蕴愈发绰约,文旅深度融合一路长歌。
此刻,前往打卡“雾萦秦溪、隐桥遇仙、洗心烟雨、渔村夕照、静影湖色”的世外绝色。
回眸时,山前落英翩翩、碧色连绵,拾级而上,沿着秦人古道,山谷清风、鸟鸣、古木三重奏响空灵飘逸曲。
泛舟而下,穿过幽涧秦谷“桃源洞”,清茶美酒相伴,那淳朴的人情温暖感与悠然的田园风迎面而来,跃上心头。
面朝青山秀水,自会莞尔一笑,内心平添丝丝“桃花流水在人世”的欣慰与释然。
闻一抔清静长存于心,自得“桃花源”好情怀。
“中华城祖、世界稻源”返璞归真的远古史话,绵至洞庭湖岸的“最后一个高地”,因有一人,“枉山”易名“善德山”,方圆百里“善德文化”亘古流传。
那位上古“德之源、德之祖、帝者师”——善卷先生,布道启民智,不为尧舜禅让所动,宁可独善其身隐于世,“逍遥乎天地之间,心意自得”,上善若水的超然情怀,后世称道之、效仿之。
《桃花源图》(局部)。作者:(明)仇英 (来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滚滚红尘,物欲横流,望过星星,望过日光,如何不负余生?
唯有心清,方可沉淀世间浮华;唯有心静,方可心安致远。
若觉得大街小巷的市声尘嚣喧闹,欲在繁华中寻一处静谧,苍穹之下的万亩桃林、几间草庐便是一方风雅,那里的山野花开花落、檐外云卷云舒,隐逸在这浮华间,畅饮玉酿琼浆,与山水共清欢,确是雅韵心安之所。
不妨跟随直觉指引,听一听生命在说什么,在繁华中寻一次内心的宁静。生命根底的恬逸何处可寻、自由姿态如何描摹?自视无法丈量。
或许,平静本身便是高度,安谧本身即包含动感。那种从容、旷达、舒适的自在感,于方寸运筹帷幄的坦然瞬间,若是心中怀有一隅“桃花源”,和着清风与皓月,处处皆是水云间。
而深植于灵魂深处的那方半亩花田,以理想、信念、未来之甘霖浇灌,终会桃花灼灼,灿若云霞。
悟一则和平发展大计,共享“桃花源”好生活。
“沅有芷兮澧有兰”,名士名人荟萃于斯,“诗祖”屈原、“赋圣”宋玉、“诗豪”刘禹锡、史学泰斗翦伯赞等文史名家,宋教仁、蒋翊武、刘复基等辛亥英烈,建国元勋林伯渠、“帅妈妈”帅孟奇、“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等红色人物,姚绍福、孟少农、康绍忠等现当代科学家……祖祖辈辈在华夏大地拥梦、造梦,世世代代只为圆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今天,我们谋和平、促发展,湖湘儿女努力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常德正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在武陵桃花源接续筑梦,开发桃花源、服务桃花源,只为逐梦“桃花源”,共建“桃花源”。
只待山川风禾尽起,得见“大舟小艇聚城旁,上溯黔阳下武昌”的通达无阻,年复一年的山中桃花锦簇相拥,那个一直深藏心中的梦境愈发清晰。
武陵桃花源将不再仅仅活跃于陶公笔下,海市蜃楼般存在于世人梦乡,它已然融入这座生意盎然且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并以富有地方性、独特性、多样性的时代工造为机杼,匠心独运不断织就着一幅理想与现实交合、传统与现代融汇的霓裳锦缎,再现出一卷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美田园图景。
追求:心有桃源酒作洒
一隅桃花一座城,一壶德酒一溪云。
千年之前,那位武陵渔夫缘溪“欲穷其林”,在“林尽水源”处的狭口洞里觅得人间桃花源。
今日,桃源山上仙气缭绕、水府阁外渔村西照、秦人洞里万千自在,那“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依旧是一束远方、一念希望,我们心向往之,憧憬如昨。
行走在熙攘尘世间,守候希望,不妨慢品人间烟火色,存续一份来自岁月的幸福配方,漫步至时光清浅处,淡然出世,不妨举一樽清酒,俯仰之间肆意潇洒,笑对南山,尽皆欢喜。
此刻,或将喟叹,穿过有阳光的清幽小径,任其金色光线温柔、自由地洒落在指缝,峰回路转处,迎接高山、流水、幽谷的洗礼,登上亭阁,纵览日出斜阳、烟霞笼溪,定会是件幸福之事,而这一生若能生活在如花如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桃花源”式环境,始终葆有一份外界风云变幻、我心岿然自在的“桃花源”式情态,过上一种河清海晏的“桃花源”式生活,必将是件可喜的事。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问喜而来,怎能没有美酒助兴?待桃源深处炊烟升起,餐松饮涧,辅之农家珍馐,打开尘封许久的桃花酿、武陵酒,忆听酒中豪情,畅谈家国天下事,与五柳、八仙共饮同醉,武陵美酒入喉之际,揽一缕清风入怀,心中的桃花源不现而现。
古有智者,偶入山洞,幸得桃花源。那是亦真亦幻的人间乐土,美好的希冀寄存其中,追寻的步伐从没停止。古往今来,在文人的诗词歌赋里,在墨客的书香画卷里,桃花源永远让人魂牵梦绕、难以释怀!
无独有偶,现如今的桃花源里,一个瓶型独特的武陵酒悄然崛起,也是引人关注。洞从瓶中穿,傲把人世醉。穿过这个洞,“中国名酒”的光环熠熠生辉;穿过这个洞,肩负湘酒振兴的担当坚毅前行;穿过这个洞,提振当地经济的赋能满载而归,它是常德纳税前三甲,它是相关产业带动者。武陵酒的发展壮大既有品质“硬实力”的底子,更有企业大爱“软实力”的坚守。
世界上的桃花源,既在心中,也在酒里。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贤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