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史的“两个结合” ——论历史和人民坚持“四个选择”的根本原因

来源:红网 作者:丁桂馨 盘林 编辑:唐盈 2023-08-29 17:14:39
时刻新闻
—分享—

□丁桂馨(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盘林(湖南科技大学博士生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两个结合”重要论述,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百年理论创造史的深刻总结。当前,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对于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底蕴,增强历史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近代中国不同社会力量对待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

鸦片战争开启了屈辱的近代史。面对列强的欺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不同社会力量探索国家出路时,传统文化却成为横亘在中华民族富强之路上的“巨大障碍”。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其败亡的历史进程;而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因对传统文化的盲目自信,最终也黯然退场;一些因国运坎坷而焦虑的爱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口号,其打倒“孔家店”的文化立场并没有使国家富强。国人从“中体西用”到“充分西化”的历程,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缺失文化自觉的历程。

二、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坚持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基于两种文化精神的思考

近代以来,在诸多具有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的国家中,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只在中国 “活”出新高度?这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信仰、价值理念层面的融通契合。马克思主义作为对西方文化传统的反思与反叛,其关于人的丰富“类本质”界定与中华君子文化对人的“神性之维”的推崇所共有的无神论立场和人的全面发展诉求、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双重解放路径的探思,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切与中华文化胸怀天下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渴望建立正义的“大同社会”价值追求有着高度的共通性。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关于人的终极意义支撑和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价值规范、实践理性维度具有深刻的哲学会通,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成功结合的首要前提。

三、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坚持选择中国共产党:“两个结合”的革命新道路使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一是把握历代农民起义“耕者有其田”价值诉求,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破除小农意识历史局限性的同时,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瓦解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二是通过“支部建在连上”的党组织创新开启了人民军队建设,革除了近代中国军阀主义的历史顽疾。三是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将日本资源小国的“天生缺陷”充分暴露、以兵民一体的游击战和敌后战场将本土作战优势发挥、以党的自身建设凝聚抗日力量,遏制内战和片面抗战带来的战败危险,以中华民族“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具体发挥,团结带领人民血战到底,以抗战的伟大胜利使近代中国摆脱了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历史困境。四是传承中华“和合”文化的协商民主精神,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创新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的历史进程,以“两个结合”的革命新道路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四、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坚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两个结合”的现代化新道路使人民富起来了

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内生性原始积累之所以得以顺利实现,在于中国人民传统的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文化基因支撑。而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过程中的“大跃进”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发生在于脱离“两个结合”。粉碎四人帮、结束内乱后,中国共产党把握中华传统“格物致知”的唯实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模式、传承“民为邦本”的治国情怀,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弘扬“与时偕行”的创新意识,制定与时俱进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以“两个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使人民富起来了。这是历史和人民坚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两个结合”的实践方法论启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倡议既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发展,也是对中华传统“协和万邦”集体理性的时代转化,是“两个结合”的典范,为地球村成员在现代化之路上携手解决环境污染、危险性武器扩散等系列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与盛行于西方的“修昔底德陷阱”外交判断截然不同,反映了中西方迥异的文化思维范式及其国际关系建构的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两个结合”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贡献了原创性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独立自主探索契合本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当代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来源:红网

作者:丁桂馨 盘林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2/63/129998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