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所思所行。近日,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策划《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系列稿件,我们从中能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中华文明、守护文化根脉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5000多年来,中华文化弦歌不辍,文脉绵延不绝。生在新时代,我们应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魄力登高望远,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画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长线”,推动优秀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宝”代代相传。
以“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的传承姿态,绘就文化自信的辉煌底色。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一路走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屈原,用屈原精神为奋斗“塑心”,为实践“立行”,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擦亮文化传统底色,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坚定历史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彰显出从历史到现实的独特魅力。
以“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的团结姿态,绘就新时代文化自信之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从古代抵御外侮捍卫领土完整,到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奋起反抗,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一直以来,追求团结统一都是中华民族的内生动力。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铸就了共同理想信念,启示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才能更加凝心聚力,建设富强文明团结进步的国家。
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姿态,写下文化自信新的篇章。从山东孔府孔庙,到九曲溪畔的朱熹园,再到四川眉山三苏祠,等等,各地文化特色鲜明,“文博热”“文创风”不断创新,不断出圈。这也呼唤着新时代的青年,要坚持守正创新,以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新征程,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在实践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更大动能和更强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马学凯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