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三青:务实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三青 编辑:陈晓丹 2023-07-21 16:39:19
时刻新闻
—分享—

□刘三青(作者系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12月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怎样更加务实地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深入课堂、教室、宿舍和一线教职员工,精准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实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攻克。

坚持党的领导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首先要擦亮其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亦是如此。我们培养的时代新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坚定理想信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主要取决于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个人利益与集体需要相结合,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放大自身格局,明确发展道路,锤炼个人意志,争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强化德技并修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

树立“德技并修”育人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先决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立德能够让技术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服务于时代和社会,也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养和操作技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将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人文雅德的“五德”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要素,融入所面向行业、社会、家庭的要求,将德育教育专业化、课程化,以思政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活动为载体,增强政治素养、职业操守,以及社会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岗位需求出发,融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以课程思政为纽带,将德育与知识、技能培养有机结合,打造有序、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用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项目提升培养质量和岗位适应性。培养德技双馨的师资团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保障。想要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有德技双馨的师资团队作为支撑。牵住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牛鼻子”,将教师作为融合的主体,为教师提供生产实践的平台和条件,浸润企业文化、熟知生产现场,真正实现德技双馨,增强职业院校教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把握数字技术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时代需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席卷世界各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各行各业跨越式转型升级,培养“实体产业+智能应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时代的必然需求。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下,各教育层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缺口率均在90%以上,从产业到师资均尚未实现真正的技术融合,想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应该先破后立。推行实体产业、智能产业和职业教育的跨界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培养既具备数字素养、又具备数字化融合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时代新人,要能够以数字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所从事的行业,理解并接受智能化转型升级对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带来的颠覆性变革,能够以此对自身发展做好相应规划。作为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从事实体产业的应具备一定的数据优化和处理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能够从生产过程和智能优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判,给出合理化解决方案;从事智能产业的应重点融入几个实体产业,在服务生产过程中尽量消除技术壁垒,能够应用数字技术为实体产业解决更多生产问题。数字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具备相应能力才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潜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出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命题。然而,当今社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究其缘由在于毕业生在职场中的发展潜力受限,坚持创新思维能够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供潜在动力。创新是基于实践—新理论—新实践—理论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够激发个人认真学习、潜心钻研的积极性,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深度思考、总结提炼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发现并总结学科的一般规律,帮助在生产实践中对照客观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养成深度学习、深度工作的习惯,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了解生产实践的全过程,亲身参与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才能做到实践出真知;第三是总结提炼,善于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形成生产实践的新理论,再来指导新实践,验证新理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思维,需要适应其理论基础和学习特点,在实践中养成其多学、多思的习惯,为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三青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741/65/128857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