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发展更绿色让中国更美丽,努力永不停歇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唐盈 2022-12-09 11:22:31
时刻新闻
—分享—

ac09d297-2f2f-4c9e-8732-89128440a000_.jpg

□张楠之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未来五年和到2035年的目标中,生态环境目标都被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未来五年,要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这样的目标根植于过去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硕果累累——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所编织的制度体系越织越密;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自然保护地面积在全国陆域国土面积中的占比达到了18%。

成绩背后,是对科学理念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5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便提出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对“两山论”进行了更加深刻、系统的理论概括和阐释。过去的十年里,正是因为对这一理念的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祖国的天变得更蓝,山变得更绿,水也变得更清了。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只是豹之一斑、山之一角,实际上,绿色低碳发展早已实现了全方位的推进。比如,更多的节能降碳技术得到研发和推广,产业、能源结构向着绿色转型不断调整优化,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构建,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等体系不断完善,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微观的层面感受到这种变化。比如,在湖南邵阳的新宁县,当地将生态规划与产业、交通、文化等规划“多规合一”,使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得到凸显;扎实开展的垃圾清零、“空心房”整治、厕所革命、遏制耕地抛荒等行动,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让乡村更加生态宜居;积极开展的禁捕退捕、小水电退出、矿山关闭等行动,以及河长制的落实,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的推进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更是让当地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邵阳新宁对自身“美丽新宁”形象的塑造,正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也正是因为有无数个新宁这样的基层行政区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有了十年来令人欣慰和惊喜的变化。

但生态环境的保护依然艰巨。正如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坚定不移所走的文明发展道路上,“生态良好”是一个重要的定语,在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的生命共同体上,我们不再是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的那个,而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那个。

在更加长远的未来,无论是十几年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年,还是二十余年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2050年,更好的生态环境、更美丽的中国,都是我们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

我们对更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从未停歇,我们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追求从未止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丽”之于“中国”,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个动词,一个浸透着无数人理想与汗水的动词,一个与奋斗有关的动词。

落实二十大精神,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生命共同体赋予我们的使命。

让美丽更中国,让中国更美丽,我们永不停歇。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656/91/121320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