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孙岳兵:强化现代大学五大职能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科教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孙岳兵 编辑:陈晓丹 2022-11-11 10:39:23
时刻新闻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以来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擘画了开创未来的宏伟蓝图,举旗定向、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催人奋进。特别是用一个章节专门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倍受鼓舞,振奋人心。站在新起点,面向新征程,高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使命担当,把握历史主动,增强战略思维,进一步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职能,着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主体,大学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高校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是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生命和灵魂。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把政治要求、政治纪律作为办学治校的首要标准,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青年人的培养上升到战略高度,要求全党“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要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培养一代又一杰出青年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注重科学研究的实践导向

科技创新是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高校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高校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动深入和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扎实推进高校科学研究工作。尤其要注重科学研究的实践导向,突破“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局限,勇敢走出“象牙塔”,主动挑起科技创新的重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凸显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为“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使命任务,也是高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责任担当。精准把握社会需求是前提。高校要积极开展调研走访,增进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关键。要立足地缘优势、智力优势,以理性的态度把握好高校的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以“四个服务”为价值取向,将学科专业设置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所需,加强基础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专业,适时调整和新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加强以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担负起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神圣使命。

四、把握文化传承创新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论述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始终坚守文化传承创新的文化自信,既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抓手。一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实践体系。依托“岳麓书院”“船山书院”等平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建设活动,积极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构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实践体系。充分发挥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沃土”的资源优势,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创新实践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将高校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高地、实践基地和传播重地。

五、坚守国际交流合作的目标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高校作为科教融合、形象建构、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通过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增进文化融合、科技协作和知识传播,是加快“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更大贡献时,现代大学更应该发挥好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当前,湖南正在深入推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高校理应在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国际传播能力,加快中国学术的“走出去”步伐,推进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切实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实践。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标准,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第63期中青一班学员,湖南师范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双一流”办)处长、主任

来源:红网

作者:孙岳兵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646655/55/120349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