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名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研究

来源:红网 作者:陈名虎 编辑:唐盈 2022-09-13 11:55:58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现阶段,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它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变量”。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处于一种“半封闭式”管理,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很大机遇,但同时也存在重大挑战,高校应紧抓机遇,直面挑战,于变局中开新局来做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意义

新冠疫情起起伏伏,时至今日,全球疫情仍然没有被完全控制,当前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而互联网其浮躁的环境以及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极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关乎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高校的核心目标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的大学生培养应该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现阶段,在疫情大考面前,大学生交出的政治思想考卷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的重视。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大学生对网络的天然亲和性,有意识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化,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因此,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加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建设也是有意义且必要的。

二、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机遇

1、高校大学生依赖网络化生存愈发明显。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是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常态领域,给其思想行为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网络化生存更加明显,包括学习、娱乐、社交等方方面面,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来说,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越发丰富。疫情发生以来,高校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开展了涵盖网络思政课程、网络课程思政、网络党团建设、网络日常思政、网络职涯规划、网络心理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教育活动。辅导员通过网络视频连线与学生谈心谈话、对学生家庭“云家访”,学生党团组织开展网上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等,极大丰富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内涵。

3、高校网络育人共识越发深刻。疫情发生以来,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格外重要,深入人心,全社会初步形成了网络育人的共识,需要高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推动。高校更多地要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家长要积极引导子女科学地利用网络提升自我,社会要建立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凝聚共识是形成合力的基础,全社会凝聚起的网络育人共识为网络思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三、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挑战

1、大学生对网络复杂环境的应对能力不足。表现为大学生对网络谣言分辨力不足,对网络多元文化思辨性不够,对网络伦理道德约束力还不强。大学生主要通过微信、微博、各类互联网获取信息,具有实时性、复杂性、互动性强等特点。疫情发生后各类网络谣言甚嚣尘上,更有借疫情之事对我国制度进行抹黑和攻击的谣言。而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的行为趋于碎片化和娱乐化,缺乏深度思考和思辨能力。高校应正面应对网络舆论,引导大学生理性辨别网络信息,借助互联网手段畅通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沟通机制。

2、思政工作者对网络线上角色的适配性不足。表现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对网络思政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网络行为特点的了解不全面,对新兴网络平台工具的运用不熟练。思政工作者未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下积极运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在其开展思政工作中,对工作方法认识、角色认识不全面,没有意识到网络思政工作需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和网络群体特点,对新生事物网络平台有抵触和畏难情绪,高校也缺乏系统的培训,从而削弱网络思政的针对性,未能发挥网络思政育人的作用。

3、网络思政工作创新举措不足。表现为网络思政工作富有特色的教育内容有待补充完善,创新的教育模式还需持续加强。在思政课堂、社会实践、党团组织和宣传教育等,将伟大抗疫精神作为“活教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了大量具有时代性、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积极宣传涌现的抗疫英雄人物事迹、身边的好人好事。持续加强和优化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创新的教育形式,与线下思政课堂形成优势互补,则将大幅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构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对策

1、要多元构建网络,不断完善网络平台建设。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学生广泛使用,也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平台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大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要综合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展思政工作,通过短视频、音频、图片、动画、H5、Cosplay等形式传播思政内容,通过即时通讯、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途径建立线上互动沟通机制。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精准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和走向,分类化解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借助网络平台,力争做到“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里”,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成长。

2、要积极引导网络,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思政工作者应通过多种方式教会大学生甄别网络信息、有效识破网络谣言。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正确对待网络思潮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传递网络正能量。通过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学生对网络思潮展开讨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加以分析,从而培育大学生的思辨精神。通过网络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以伟大抗疫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进行宣传教育。高校要不断开展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引导大学生获得丰富教育体悟和深刻思想淬炼。

3、要善于利用网络,不断加强思政工作者能力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厘清网络思政工作内涵,不断深入研究网络平台功能,充分掌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精准把握学生个性化需求,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对待网络的态度。高校要加大对思政工作者的技能培训,推广运用新兴网络平台工具,掌握现代科技,让高科技赋能新型教育。要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捕捉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要持续优化网络,不断创新网络思政的内容与模式。要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要注重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亲和力、情境性,变枯燥为生动。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形式的创新与探索,做到协调与统筹,转被动为主动。从脱贫攻坚、科技强国建设、国际格局演变等富有时代性的题材中挖掘教育素材,从厨艺展示、居家体育锻炼、读书分享等多种多样的居家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传播正能量。要减少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感,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和自主思辨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要化共识为力量,持续凝聚多方育人合力。不断强化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导力,激发大学生对网络的自主力,汇聚家庭对网络教育的支持力,全社会要自觉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各自应尽的责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对教育的引导作用,不断推进思政教育网络化。为此,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握新的发展特点、开创新的发展思路,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网络技术的高度融合,不断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陈名虎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9/13/118217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