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构与建构:大学治理现代化中的多元利益主体定位与关系重塑

来源:红网 作者:晏昱 编辑:钟星月 2022-09-07 23:04:35
时刻新闻
—分享—

□晏昱(湖南文理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其解构的是不断打破传统惯性理念与制度规则,是对原有主体与利益关系的变更;其建构的是重新组织权力分工与利益联系,进而获得新的有效的治理体系。在何种程度上解构,建构的新的治理体系为何种状态,以及实现新建构状态的具体路径是《多元利益主体参与下的大学治理现代化研究》一书主要研究探讨的内容。该研究对于破除当前大学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协同的现实困境,进一步深化大学治理改革和整个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政府合理定位: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建立政府与大学间的良好关系是构建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先决条件,而准确定位政府角色是其核心问题。该书通过对政府与大学关系“历时态”梳理与“共时态”比较,指出在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府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我国大学治理发展历程中,政府虽逐渐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有限型政府”,逐渐从“掌舵”又“划桨”转变为多“掌舵”少“划桨”,但在现实实践操作中,政府角色定位仍存在着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大学治理“善治”的目标和旨归,倡导政府要实现“调控者”“服务者”“监督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在大学治理中做好宏观调控、精准服务、沟通协同和监管问责的工作,实现从“全能政府”向“自制政府”的转变,进而有效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二、社会组织协同: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外部诉求

该书对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大学治理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大学组织特性、政府与市场局限性、多元利益价值目标以及社会组织自身优势四个维度对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社会组织参与大学治理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大学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体现了大学治理的新内涵。同时,还进一步指出传统体制惯性挤压治理空间、政府过度嵌入损害治理自主性、制度建设不足制约治理能力、整体实力弱小削弱治理影响力是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大学协同治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阻碍。针对问题倡导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树立协同发展的合作理念、营造参与治理的制度环境、提升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能力、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协同机制,以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大学治理的程度与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评估、监督、决策咨询等功能。

三、校长专业治校: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力

该书指出在所有参与大学治理的利益相关主体中,校长是连接内外部利益相关主体的重要结点和关键人物,一方面,从大学外部关系来看,校长是大学与政府两者互动的交汇点,也是大学与社会之间连接互通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就大学内部关系而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决定了校长是党委和行政系统的重要纽带,同时校长还是大学内部各种利益的整合者。所以,校长代表着大学外部和内部治理体系中执行层面的效率,是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该书指出现代化的校长专业治校能力主要包括思想引领能力、利益协调能力、制度运用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要从树立专业治校理念、明晰校长权责范围、完善校长遴选制度、强化校长职业培训、规范校长监督评价几个方面不断提升校长专业治校的能力,进而促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提升。

四、学生积极参与: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不仅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实现、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关系、创新高校管理的新机制,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创设民主、和谐、 平等、共生的大学育人氛围,以此推动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该书指出当前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权力受泛化的行政权力挤压,利益诉求机制不畅通,没有形成有力的学生组织,并缺乏参与大学治理的能力,导致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制度供给不足、学生权力虚置、学生组织发育不成熟、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缺失等。主张从重塑学生利益优先的治理理念、完善学生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加强学生参与治理的组织建设和提升学生参与治理的主体能力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境况。

五、教授自主治学: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本质体现

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最重要特征,也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的制度变迁彰显了学术与行政的分离是近代大学管理制度发展的必然。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应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流程,突出以教授自主治学为核心的学术权力的根本地位,凸现大学治理结构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该书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治理过程中教授自主治学存在的相关配套制度缺失、学术机构发挥作用不足、学术权力行政化倾向等问题,提出要从树立教授自主治学管理理念、明晰教授自主治学定性定位、完善教授自主治学保障机制、提升教授自主治学管理水平五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教授自主治学的水准,实现大学治理“行政的归于行政,学术的归于学术”,治理主体各归其位、良性互动,促进大学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内涵式发展。

该书从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大学治理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与效果,找出适合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多元利益主体治理逻辑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促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而言,本书突出了四个主要特点。一是选题契合时代发展。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建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所需。该书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切入大学治理现代化,做到了回答时代之问,解决现实之困,与时代同频共振。二是逻辑体系严谨。该书系统深入的以多元利益主体参与为主线,分析了多元利益主体在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工作内容与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的多维度差异,并由此呈现的不同行动逻辑,对多元利益主体的角色、地位、权利和职责进行了重新定位,厘清了各利益相关者在大学治理现代化中的相互关系。三是内容丰富完整。分别从政府合理定位、社会组织协同、校长专业治校、学生积极参与以及教授自主治学五个维度找出造成当前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实困境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现实困境从不同角度提出应对举措,研究内容丰富完整。四是结论启示深刻。该书指出大学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包括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的多维架构,在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变革大学治理的路向在于:推动模糊主体向明确主体转换,变革结构与优化过程结合,以多元利益主体共治的网状扁平式治理取代传统的垂直线性管理方式,实现多元利益主体目标和价值追求的平衡协调,最终达到大学“善治”的最终目标。结论启示为深化大学治理研究、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富于价值的参照。

来源:红网

作者:晏昱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9/07/118057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