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组织走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2022年7月25日,我受邀参加了由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组织的“提炼和总结好袁隆平精神,打造新时期湖南文化精神谱系的重要名片”课题调研。调研中参观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展览馆,听取了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关于学习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有关情况介绍,召开了有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多届党委书记及相关专家参加的座谈会。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袁隆平同志学习的精辟论述,重温从伟大建党精神到科学家精神等等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追寻袁隆平院士的光辉人生,深深感悟到“勇于使命担当,敢于原始创新,善于协作攻关,富于追逐梦想”是袁隆平院士精神世界的鲜明特质。
勇于使命担当。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于北平协和医院。生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亲眼见到了战争与饥饿吞噬生命的惨景。同时在举家颠沛流离中父母始终没有放松对他的培养和教育。1953年他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他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是袁隆平的初心,也是他毕生的理想追求。从他暗下决心“不让老百姓挨饿”到培育出杂交水稻并不断实现高产再高产的过程,契合了我们党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先解决温饱再步入小康的奋斗历程。充分体现了袁隆平“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的”的使命担当。
敢于原始创新。袁隆平在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上,始终以现代遗传科学为基础,敢于原始创新。围绕作物育种,不拘泥于当时盛行的某国生物学家的“无性杂交”学说,而是用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说指导育种。他不迷信作物遗传育种学界对杂交水稻普遍持否定态度的观点,提出水稻这种自花授粉作物只要杂交双亲遗传性存在差异,就会产生杂交优势的论点。在水稻育种材料利用上,不限于当时的栽培稻,而是把视野放到了野生稻。袁隆平1964年开始寻找天然水稻雄性不育株。1966年2月28日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上。1970年11月袁隆平团队发现“野败”。1974年秋实现三系配套强优组合杂交水稻种植成功。1981年6月国家科委、农委在北京联合召开授奖大会,授予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人特等发明奖。1988年育成光敏核不育;2014年1月袁隆平领衔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长期水稻育种实践中从突破传统理论到发明杂交水稻,袁隆平始终注重学科积累,创立了杂交水稻育种与栽培学科。袁隆平团队的这种原始创新精神,推动了科技自立自强,改变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善于协作攻关。在杂交水稻选育的全过程,袁隆平团队始终善于协作攻关。从安江农校到海南南红农场,从专业课题组到全国性协作组,袁隆平注重发挥团队优势,开展协作攻关。在闯三系配套关中,1970年开始,全国普遍开展了水稻雄性不育系选育工作。1971年春起,先后有广东、广西、江西、湖北等8个省到海南南红农场共同开展研究,开展大协作。1972年3月,杂交水稻的研究被列为全国重点攻关项目,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科学院和部分大专院校组成了全国性的协作组。1972年10月,由中国农林科学院主持,在长沙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会议制订了协作方案,明确了研究计划,提供了测交品种,因而加快了研究进程。1973年10月,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协作会议在苏州召开,袁隆平介绍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实现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3月,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在海南崖县召开了现场会,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均介绍并展示了三系选育工作,会议一致认为,由于协同攻关,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同样靠全国性协作,攻克了优势组合关、制种关。 在全国性大协作攻关三系配套关、优势组合关和制种关的过程中,全国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专业力量,分担了杂交水稻的基础理论研究。他们同育种工作者密切配合,对水稻三系和杂交组合,进行细胞学、遗传学、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紧密配合了协作攻关。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优势,才使杂交水稻得到成功。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同袁隆平等农业技术专家一道,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展示田。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富于追逐梦想。袁隆平常说一生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太阳晒起来,和同事们就在那稻穗下乘凉。还有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让世界一半的水稻田种上杂交稻,为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发挥重要作用。 在追逐高产梦中,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一年双季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各水稻生产国发展杂交水稻作为增产粮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项目。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大面积种植,涉及全球20多个国家。他断言将来的科学发展一定要将传统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二者相互相成,就一定能创造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抗性更强的各类生物品种。他毕生脚踏实地在追逐梦想的田野里树起了水稻高产再高产的科技创新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
2021年5月22日,他走完了91年的光辉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袁隆平同志在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袁隆平的精神风范犹如闪烁在浩瀚宇宙中的“袁隆平星”一样璀璨夺目,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始终躬耕田野,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本文作者为湖南省政府原参事、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孝岳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9/01/11776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