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络评论方法论②:立意,何以与众不同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唐盈 2022-05-22 16:12:10
时刻新闻
—分享—

网评方法论1.jpg

编者按: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已于4月28日正式启动,现面向全国征集参赛作品(大赛官网:https://hpzg.rednet.cn/)。现在作品征集期内,策划“网络评论方法论”专题,将通过对判断选题价值、确定文章立意、形成有效论证、找到关键论据等基本写作环节的常识性探讨,为广大网络评论写作者拓展思路而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本文关键词:评论立意

□王小杨

如果说立意是一篇评论的灵魂之光,那光一定是源于我们的基本立场,以及平时的阅读、观察及思考。没有光源,一切都是徒然。

正如光源不同,所照耀的地方也不一样,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认知,那在评论写作中,便可能会找到什么样的立意角度。

当然,我还想表达的是,评论立意的确立,不仅事关认知,也有涉方法论。光再微弱,若引导得当,也同样会明亮一片天地。

先从认知角度看,立意是评论的灵魂。

立意究竟是什么?相信写过多年评论的人也未必说得清楚。学界的定义也多种多样,颇具代表性的定义如学者丁法章在《当代新闻评论教程》中所说的:所谓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关键词,如看法、见解。这些关键词,就是评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既然是思想,那就有境界高低之分,毕竟每个人的观察广度、站位高度、思考深度都不一样。

关于境界的层次,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段话用在评论立意上也是十分恰当的。对应而言,第一层境界,是评论员穷尽的思考,去探寻文章立意的努力,在找到立意之“高”“新”,有时确实要望尽天涯路,然而却也不一定能得到。第二层境界,意在表明立意的确定,需要坚忍与执着的精神,有些像十月怀胎一般。第三层境界,在某种意义上,好的立意需要灵感闪现,有时不经意间形成,却也是长期坚持钻研或关注某一领域的结果。

立意要与众不同,这自然取决于思想境界之高低。在思想境界上,你所站立的位置,便是你所能拥有的高度。正如学者米博华所说:在京城京广中心上俯瞰和在胡同里溜达,我们对北京的感觉是很不相同的。正如在人民日报工作,因为关注和研究的通常是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中央的精神知道得较快较准较全,自然应该在观察问题方面有某种优势。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现在信息发达,上天入地,无远弗届,仅仅靠位置高度是不够的。“站得高”至少需要三个支点,曰历史眼光,曰广阔视野,曰辩证思维。

我们知道,人们所处的位置,可以是时间的,也可以是空间的,还可以是时空交错的。从时间的维度,所处的位置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未来的,更可以是当前的。这要求评论员要有正确、深入、全面的思考,找到别开生面的立意,走向思考的更高境界。

在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式上,专家代表发言指出,参加“好评中国”大赛,既可以讲中国,也可以讲世界舞台上世界视野里的中国,讲一讲中国正在推动的世界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这给广大参与“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的作者一个可供参考的提醒,作品无论从何切入,但得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尽量以小见大,可以从你的一篇网络评论佳作中,窥见这个时代。

9870f069-c2ce-40f7-a4ae-08c18b25810c.jpg

再从方法论角度看,评论立意更要“思辨出新”。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我们思考确立评论的立意,也要置身这一语境之中,不仅需要有历史纵深感,而且要有广阔视野,通过参照比较,全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辩证思维。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体现出这些辩证思维方法的政论名篇,这些都是评论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典范。譬如,西汉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过秦论》便是其中之一。这篇文章讨论了秦之政治过失,通过六国与秦、陈涉与秦王朝、陈涉与六国的对比,表明原来蓬勃发展、无往不利的秦国,在胜利后继续推行强权政治而变得不堪一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文章对比背后是为进一步“昭汉之过”,以作为汉朝加强统治的借鉴:“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文章从历史得失的分析,以及开阔视野的对比,辩证得出强弱会因时因势而变的道理。

当然,评论思辩的魅力,不仅体现在逻辑的美感上,更体现在分析问题的深刻上。立意与众不同所体现出的,不仅是认识问题中的新,也体现方法论上的“思辩出新”。

因而,立足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双重维度,找到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新道理、新思想,这应当是一条让评论立意与众不同的基本路径。在某种意义上,评论所表达的新道理、新观点、新角度,只有在对具体事件、具体现象的分析评述中得以体现。没有透彻、精辟、深刻的辩证思考,站位之高、立意之新,这些也无从得以体现。

譬如,漫画作品《“孔夫子”失业》,能获得第31届中国新闻奖漫画类二等奖,主要原因还是辩证的构思中有新意。作品先从教育这一国之根本出发,展望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再巧借“孔夫子”办学却失业,来对比当前的“正宗教育”受到校外培训的严重冲击,使人形成强烈的认识反差,立意高深而令人过目不忘。

总而言之,尽管从根本上,评论立意首先是认知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较高的认知水平,就一定能在“蓦然回首”中,找到与众不同的立意角度。如何从方法实践上把握立意的“高”“新”,这也直接影响着评论思想境界的高低,以及作品是否出彩。

94796174-366e-462d-b334-0ea17047400a.jpg

注:上图二维码扫描进入官网即可注册上传参赛。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5/21/112975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