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全国各地纷纷发起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
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多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就会有多高。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在群众参与,关键在领导带头。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党政一把手,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号召、简单化指导、表面化检查,要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寝食难安的紧迫感和未雨绸缪的责任感,准确把握安全态势,及时解决问题隐患,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做到逢会必讲、遇事必抓,使大家处处受教育、事事有提醒。
问题隐患解决得越彻底,抓安全工作就会越有底。管理者要善于用“放大镜”查问题、用“显微镜”找隐患、用“多棱镜”看危害,及时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增强防患于未然的主动性。对于问题苗头,要有如芒在背、如鲠在喉的恐慌感。要敢于硬碰硬、实打实,知难而进,一抓到底,不解决问题不撒手,解决了问题不巩固也不撒手,切实以隐患排查的成效推动安全发展。
安全建设的投入有多少,带来的安全效益就会有多少。谁在安全建设投入上欠账,事故隐患就会找谁算账;在安全建设上打马虎眼,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付出更大代价。实践反复证明,今天的安全建设投入,就是给明天的安全买保险,只有在安全上舍得,才能在稳定上有所得。
群众自我管控能力多强,安全防范的水平就会有多高。抓管理的最佳状态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我管理,抓安全的最好措施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识险、化险和避险的能力。比如,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大家查找自身薄弱环节,做到“吃人之堑,长己之智”;积极开展险情处置、紧急避险等训练,提高人们在危机事件和紧急情况下的避险生存能力;结合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加强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提高人民群众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等等。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只有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底线思维,确保把功夫下在日常、下在经常,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才能牢牢掌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主动权,保障国家的各项事业安全发展,稳步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袁平桥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2/05/12/1124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