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民者,民皆向往之。为群众办实事,是党性折射、初心诠释、使命所系。党员干部多些接诉即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那么群众才会对党员干部心心念之、接受认可、点赞好评。替群众办实事,往往是从为民解难题着手和开始的。唯有将一个个问题解决到位,群众获得感和安全感才会在一件件实事中增进。故而,“问题”是办实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面对群众难题、碰到发展问题,急公好义、舍我其谁、主动出击,固然值得肯定和褒奖。但是,为民办事在于急民之急、想民之想,需要急在群众前面、想在百姓前头,把好事办实、把问题解决,方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能力。
古人云,智者远见于未萌,明者避危于未形。意思说,善于谋事的人能预判未来,勇于实干的人有前瞻思维。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涵养为民服务的宗旨情怀,必然是与群众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替群众解难题,要在日常的细微之处、平时的表面现象之中进行总结提炼,找准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总结出为民办事的客观规律和运行逻辑,从而对民生工程、急难愁盼、关键小事等有科学的、全新的预判和把控,前置介入为民办实事、将问题化解在早在小。因此,于“未萌”中替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就得提高前瞻思维、强化战略意识、树牢思危理念。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未萌”中解难题办实事,崇尚的是进取之心、担当之志、为民之情。唯有主动把群众事当自家事、把群众当自己人,才能焕发出奋进的状态、拼搏的精神、斗争的品格。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推诿扯皮、回避问题,正是缺乏担当、不想办事、宗旨理念弱,问题当前不愿解、群众诉求不敢接,甚至替群众办点事就“功劳自居”、躺在成果上睡觉,更遑论居安思危、抓早抓小、忧患民事。因此,能否筑牢“未萌”中解难题办实事的观念,关键看是否坚定理想信仰、增强为民意识、树立担当精神。
“未萌”中办实事,得有“识萌”慧眼。透过为民办实事的现象,看到群众需求、地方发展、经济社会运行的本质和方向,就得练就善于“识萌”的慧眼。缺少过硬的本领、丰富的经验和担当的气魄,连地方起码的基本情况和世情民情都不熟悉,那么定然难以真正掌握地方民生发展等事业的内在逻辑和核心本质。换而言之,“未萌”是现实的、物质的思想,而不是“空空而论”、泛泛而谈的虚无。党员干部得竭尽全力、勤勉作为,从日常的小事、平时的工作、难办的任务中汲取经验和修炼内功、提升本领,方能沉积智慧、升华思想、掌握规律,从而酝酿出“未萌”的敏锐性和触角。
“未萌”中办实事,得有“萌心”硕果。为群众办实事,结果是评价的唯一标准,成效是党性的集中体现。于“未萌”中解难题、办实事,根本上在于树牢结果导向、工作导向,拿出十八般武艺和“三把刷子”,将群众最期盼、最现实、最需要的事情办好办实、办到落地,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幸福感增加、安全感提升、获得感强化。党员干部秉持前置思维、忧患意识,为群众办实事,就得有一颗为民的“萌心”、忠诚的灵魂,对群众负责、为事业担当,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2/10/1054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