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神谱系青年谈⑰: 强国有我,永葆西迁精神本色

来源:红网 作者:关顺红 编辑:陈晓丹 2021-11-24 11:14:45
时刻新闻
—分享—

3.jpg

党史百年华章,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成长史,留下无数经久流传的精神瑰宝。这是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胜利法门。近日,中央公布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网特别策划“精神谱系青年谈”系列述评,以青年视角探讨党的先进精神的新时代路径。

本期主题:西迁精神

65年前,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一大批交大师生义无反顾,背上行囊,从繁华之处去往贫瘠异乡,开创了熠熠生辉的西部高教事业,铸就了闪闪发光的“西迁精神”。

“西迁”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繁华的黄浦江畔迁到古老渭河之滨,交大师生唱响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壮丽凯歌。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有热血沸腾的青年学生,还有默默无闻的后勤工作者。他们将最好的年华留在异乡,为西部地区乃至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其内涵被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并升华为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需要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新时代赓续西迁精神就是要心系祖国,与党同心同向行。“轻以待己、重以报国”,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西迁精神的灵魂。交大西迁是对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工业和教育布局亟待优化、西部建设急需支援的重大现实的积极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西迁先行者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真实写照,是老一辈西迁人“听党话、跟党走”的集体记忆。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依然需要源源不断的智力和人力支持,为此,新时代的青年师生应积极将爱国心转化为报国行,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国家的大局下思考,在民族的大局下行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新时代赓续西迁精神就是要躬耕奋斗,知苦知难不畏难。一代代西迁人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传奇,在苦干实干中创造辉煌。60多年前,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热潮,西迁队伍如拓荒牛,在西部这片土地上埋头深耕,砥砺奋斗。西迁精神留下的不仅是一个时代故事,更为青年学子们塑造了一座精神坐标。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该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在苦难中求突破的决心,用活力、魄力和创造力面对逆境和挑战,同时更应在知行合一中弘扬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奋斗精神,沿着前辈们爱国奋斗的足迹前行。

新时代赓续西迁精神就是要立足科研,以创新推动发展。交大西迁唱响了“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角,西迁的教授中,著名电工学家钟兆琳、热工学家陈大燮、物理学家赵富鑫、电磁专家黄席椿等等,将论文写在祖国最“干涸”的大地上,促进西部工业、教育发展。在新技术革命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西部高校俨然成为推动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以科研创新能力为依托,助推西部地区发展。广大青年学子以及科研工作者要自觉主动培育国际视野、未来眼光和家国情怀,不断提升创造能力,努力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作出积极贡献。

“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是西迁精神恒久不变的精神底色。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选择如今依然没有过时。尤其在当前乡村振兴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关键阶段,高学历人才、高素质人才在祖国基层、偏远地区,在最需要的地方大有可为。传承和弘扬好西迁精神,必将鼓舞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国人,心怀理想,心系家园,发光发热,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强音。

文/关顺红(湖南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关顺红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11/24/104505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