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光谱⑥:“发电报”背后的胜利逻辑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曾慧 彭婧 编辑:陈晓丹 2021-08-25 09:27:53
时刻新闻
—分享—

报仇晓朗诵海.jpg

【开栏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多少思想,力透时光之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党不断前行的精神密码、行动指南。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特别开设“红色光谱”专栏,探寻党百年辉煌的精神根源和历史必由。

西柏坡精神: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前,东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向锦州方向挺进。.jpg

辽沈战役,挺进锦州。视觉中国供图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

总有些地方,历史惊鸿一转,从此改天换地,大写乾坤。譬如河北平山西柏坡村。“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是历史予它的致意。

时间闪回。1948年9月7日,西柏坡一间土坯小平房传出有节奏的发报声。中年毛泽东端坐斗室,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这个计划仅用52天便完成,东北野战军摧枯拉朽,解放东北全境……

纵观大决战时期,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数月间,毛泽东和战友们共发出408封电报,成功组织24次重大战役。周恩来笑称,“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当然,“发电报打败敌人”只是笑谈。事实上,“4间小土屋、408封电报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运用,是中国革命从“量变到质变”的完美逻辑,更是党长期站在人民一边,站在历史一边,站在正义一边,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西柏坡精神特质,就是我们前行的“定海神针”。以西柏坡为分水岭开启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真理道路。

【他们说】

“发电报打败国民党”的西柏坡精神,背后的力量并非发报机,而是决策者高瞻远瞩,汇集众智,通盘谋划,坚持“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领导方法的必然结果。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健

我骄傲,我是平山人!我骄傲,平山有个地方叫西柏坡!西柏坡,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地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从这里唱起。西柏坡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具体实践的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湖南美术馆首任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魏怀亮

西柏坡,一方孕育新中国的热土。天时、地利、人和、民愿,光耀中国革命史册。大浪淘金沙,西柏坡精神光芒依旧,两个“敢于”两个“务必”,照亮着新世界,昭示着大未来。奋斗再“赶考”,雄关漫道,任重道远。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 刘孝贤

文案/组织:管风  音频:曾慧  海报:彭婧  朗读:仇晓(湖南广播电视台)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曾慧 彭婧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8/24/984456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