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罗正茂 编辑:唐盈 2021-08-02 09:58:53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史为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发现许多观点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有密切的联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进一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

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论述,唐初魏征和唐太宗有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对话,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和历代执政者的执政理念。虽说封建王朝的执政者从本质上不能完全做到以人为本,但必须承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包含的民本思想对历代统治者有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的政策和措施的一切出发点和着眼点全部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继承,更有创新和发展。

进一步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秦朝为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选择了权力相对集中的法家思想,终成统一大业。而汉朝初年针对秦朝法家权力过度集中的弊端,选择了老子“无为”的道家思想,休养生息,终成文景之治的盛世,说明中国历代的统治者根据时势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国理政模式,是利用辩证法的鲜活案例。易经中的“履霜,坚冰至”的未雨绸缪,《道德经》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以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思想,无不体现辩证法的光辉。中华5000年文明积累的辩证思维,历代王朝“复、兴、衰、亡”更替的历史教训和经验总结,对我党治国理政而言,是一笔巨大的宝库,可以汲取无尽的经验和智慧。

进一步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从论语中的“政者、正也”我们读到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从易经的“王用三驱,失前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读到了先人的生态智慧和奋斗精神;从中医药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大作用,更反映中国传统医学的巨大价值。数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将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推上世界历史发展的巅峰,并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一次又一次的挽狂澜于既倒,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并复兴在即的文明,中华文化的韧性之强,世所罕见!

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长期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来源;宣纸、瓷器、毛笔书法、刺绣、京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中药、中餐更是影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总之,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人民“软件系统”的重要部分,是中国人区分于别的族群的重要原因。当然,我们在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同时,也要摒弃人身依附、封建礼法等文化糟粕,只有将杂草杂木去除,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能长出参天大树。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承认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影响深远而广泛这一国情,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相结合”,就是对传统的尊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巨大价值的认同,是对否认中华传统文化思潮的一种否定,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可以预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发挥更为重大而深远的作用。

(作者系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

来源:红网

作者:罗正茂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7/31/97244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