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劲夫:党建如何引领新时代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

来源: 橘洲点评 作者:李劲夫 编辑:陈乘 2021-07-20 11:11:52
时刻新闻
—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部《“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向乡村提供民政公共服务,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株洲市民政局和株洲市社会工作机构联合主办培训班,笔者以党建引领为题参与讨论。

一、党建引领是一种精神,让建党精神贯穿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全过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砥砺奋进的精神之源,并将继续照亮中国共产党新的赶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饱含深情,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首次用8句话32个字高度概括建党精神的4个特质,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政治品格,号召全党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续下去,发扬光大!这是中国共产党高举旗帜、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是矢志复兴、继续奋斗的时代动员令。

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自然也是各级民政部门、社工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头等大事要事。必须反复研读“七一”重要讲话全文,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实践要求,精心安排党建活动,以高度自觉颂扬百年光辉历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磅礴奋进力量,迅速兴起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热潮。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建党精神就是革命精神、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必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将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全部日常工作中去,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无私奉献、有担当作为的社会工作者。

二、党建引领是一根红线,让党建红线贯穿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全过程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新时代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学说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运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引领:指的是党的建设走在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最前面,引导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服务与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结合,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福利。

据中组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止2021年6月5日,中共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486.4万个。且总量稳步增长(比1949年448万增长20倍)、结构不断优化(35岁以下党员占24.9%)、文化程度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占52%)、工农仍是主体(占党员总数33.9%)。党的基层组织由1949年的19.5万个增至486.4万个,增长24倍。其中11.3万个社区(居委会)和49.2万行政村均建立党组织,还有16.2万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

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简言之,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活动、一种专业助人过程,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一种制度性的援助。

社会工作要义一览表

◉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助人自助;

◉社会工作的道德准则:公正、爱心、守信、奉献;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有困难的(贫的、弱的、病的、残的、惑的、心智失常的)个人、家庭、社区、群体;

◉社会工作的职责: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政策,维护受助者合法权益;

◉社会工作的范围:社会救助服务、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社区管理与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心理道德辅导、基本权益维护等;

◉社会工作的方法: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工作等方法,使受助群体和个人摆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障碍和困境,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社会工作的功能: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今年3月16日是第15个国际社工日,这一周也是全国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汇集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梳理近年来国际社工日全国宣传主题,从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区和环境可持续、到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重心一直放在城市社区及居民身上。今年首次呼吁社会工作走向乡村,凸显了特殊情境下中国社会工作者面临的特殊使命。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在《论中国》一文中写道,“城市是西方的社会实验室,而中国的社会实验室则在农村。”乡村振兴是一项崭新的社会实验,如何培养一批爱农村、懂农民、善服务、会管理的社工人才,是我国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课题,世界上没有先例可供借鉴。我国社工人才如何进村入户担当起为乡村振兴提供社会服务的重任呢?回答是,“重任在肩,路在脚下”。

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社工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达到千分之二时,表明这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高,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截止2020年底,我国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已达150万人,持证社工人员突破66万人。按照上述比例计算,中国未来需要300万以上社工专业人员,尚有一半的缺口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相比数量上缺口,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矛盾,更突出体现在结构上的失衡。目前社工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少有专业的社工机构提供社会服务。用北京大学社会学家教授王思斌的话说,中国最需要社会工作的地方是农村,特别是不发达农村地区。三十年来社会工作者真正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数量很少。表面上看,是培养与使用之间的脱节,实际上与政府的政策引导、市场化用人制度,以及社工人才的价值观和职业理念有关。2020年10月民政部提出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约5.6亿人。按照国际上社工占总人口比2‰的标准,我国农村尚需112万名农村社工。从民政部在成都举行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中西部片会暨2021年二季度调度会”上获悉,2021年全国计划新增1.1万余个社工站,配备使用超过3万名社会工作者。将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快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围绕最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来定位当地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标准;进一步落实资金保障,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确保购买方式合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进一步抓好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培训督导,确保通过有计划、可持续、高标准的培训督导工作,打造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真正在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展现专业价值。让乡村(街道)社工站在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上述加强农村社工队伍建设的政策利好确实鼓舞人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最重要的政策内涵,一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体现了五大具体目标任务具有相互联系性。乡村振兴战略从思想上打破了“城乡二元”发展思维,赋予了农村发展与城市化同等重要的地位,农村不再是现代化遗忘的角落和牺牲的代价,而是整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规定,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对社工而言,将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湖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群介绍,省乡村振兴局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在落实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总要求中,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三个方面:乡村规划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乡村治理等工作任务。全省14个市州和122个县市区乡村振兴局全部挂牌到位;认定了13个脱贫县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明确了14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市(长沙市)和一个乡村振兴合作示范创建区(湘赣边);同时,确定了一批重点帮扶村和示范创建村,选派了24021名优秀干部组成10253支新一轮驻村工作队,湖南集中精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平稳有序转型,以收入状况变化、“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组织开展的防止返贫集中监测帮扶和问题排查整顿行动已初见成效。

7月6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省民政厅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在人民立场,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尽心尽力、用心用情,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不断增强爱心、信心、责任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特别要求尽心尽力推动好乡村振兴,尽心尽力优化好社会服务。这对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综上如述,无论是社会工作、乡镇社工站建设,还是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的建设领航,离不开社工机构党支部战斗堡垒和社工党员先锋模范“两个”作用的发挥。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头戏”。党建引领是一根红线,一头连着社会工作,一头连着乡村振兴。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须臾不可游离”。让我们一手抓党建引领,一手抓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努力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做出新贡献。

三、党建引领是一种使命,让党建使命贯穿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全过程

践行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担当使命,就不会精神懈怠,就会有强大的奋斗动力。我们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2019年8月省民政厅课题组完成了湖南省社科联智库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的对策研究》。本课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创新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充分借鉴国外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有价值的成功经验,坚持从省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务实管用原则,对湖南近年来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本课题总结五点经验(政策创新全面铺开,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地层条件不断改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全面创新,深层矛盾不断化解;社会活力全面激发,生产效益不断叠加),推荐五大亮点(天心区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岳阳楼区打造一公里公共服务圈、宁远县党建引领+三社联动、三塘镇党建+协会、开慧镇红色资源+乡村旅游),查摆五个问题(乡村职能职责有待补顺、乡村干部岗位有待补优、乡村政策法规有待补齐、乡村工作手段有待补硬、乡村服务能力有待补强),提出五条建议(政治建设+组织力、自治建设+内生力、法制建设+震慑力、德治建设+感染力、智治建设+支撑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理顺乡村治理关系,加大政府投入,夯实乡村治理物质基础,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有序参与,培育社会组织,强化社会协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研究成果在第九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上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旅游与乡村治理》为题在湖南科技学院做学术报告,又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和《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刊登,还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为题在“湖南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建设文明村组”湘江时论上发布,并在民政部报刊刊登,向全国推介“湖南模式”、“湖南经验”,为湖南乡村振兴献智出力、摇旗呐喊。对于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提三点建议:

一是在矢志为有使命担当。作为来自农村,又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民政人,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社会工作者和乡村振兴部门的负责人也有矢志爱农的情怀和矢志为农的操守。我们应切实增强党建意识、社工意识、乡村振兴意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刻感悟党百年来的重农惠农强农光辉历程,切实增强矢志爱农为农的使命担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从“百年伟业、三农华章”的湖南故事中深切感悟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一条重要主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农村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宝贵经验传承好,弘扬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的“三农”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到推动“三农”领域各项事业发展上,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积极投身到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

二是在乡村振兴上有使命担当。作为扎根基层的民政人、社工人,最重要的工作职责就是抓落实。“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没有实干,再好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再好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唯有把嘴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才能不断推动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落细落地落实。

无论是外地的经验,还是本地的实际,都说明我们抓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必须以项目为支撑、以服务为手段、以成效为标准,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坚持党建引领强根基。推动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关键。党旗飘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阵地建在一线,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苦干实干,抓产业、强经济、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适宜也很重要。大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清洁道路、清洁沟渠河道行动,实施“厕所革命”加大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农村房屋进行提档升级,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文明不可缺少。发挥党建引领和社工督导作用,定期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大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通过整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资源,实现党建书屋、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村“大喇叭”等村村覆盖,使乡村文化站的工作常态化、多样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提升良好乡村文化和思想氛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

三是在社工党建上有使命担当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社工党员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责无旁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首先,学深悟透力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抓社工党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组织面大量广、类型繁多、活动活跃、吸纳性强、领域分布和辐射面广。必须把社会组织党建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断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使其在社会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以社工为主体组织起来的社工服务机构联合会和各个由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机构均是社会组织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为此,我们务必深入学习、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组织党建的重要论述,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其次,深入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活动,将社工党建进行到底。坚持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围绕七个方面内容:深入学习党不懈奋斗史、为民服务史、党的理论创新史、党的精神锻造史、党的自我革命史、党的湖南发展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组织党建重要论述,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并落实七项举措,即读一本党史书籍、讲一堂主题党课、组织一次红色教育、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实施一项实践活动、重温一回入党誓词、表彰一批先进典型,不忘初心使命,争取更大胜利。总之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规定动作”落实到位、把“自选动作”抓出特色,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抓实社工队伍建设,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形成群众跟着党员走、党员跟着党组织走的良好局面,推动思想境界之变、工作模式之变、行事风气之变,为开创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湖南省民政厅原巡视员、副厅长)

来源: 橘洲点评

作者:李劲夫

编辑:陈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