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史回声,让我们学习蔡和森对党忠诚的担当精神

来源:红网 作者:文苗 编辑:陈晓丹 2021-04-14 10:10:00
时刻新闻
—分享—

毛泽东、蔡和森长沙旧址菜地——熊又华.jpg

长沙蔡和森故居及新民学会旧址。熊又华摄

蔡和森,字润寰,号泽膺,1895年3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今属双峰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毛泽东曾高度称赞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蔡和森在中共党史上有七个“第一”: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党内第一个传播列宁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第一个提出“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第一个提出中国社会性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创办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撰写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史《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第一个对党内曾出现过的机会主义历史进行全面阐述。

蔡和森积极参与党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英年早逝,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书生意气,救国必先重二子

蔡和森从小酷爱读书,志向高远。1899年随母亲葛健豪从上海江南机械制造总局回到家乡湖南湘乡县。因家道中落,他在蔡广祥辣酱店做学徒,让他对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有了深刻感受,萌发了改造社会的最初愿望。在三年学徒期满后,他进入永丰国民小学读三年级,成为了16岁的“小学生”。但他仅仅用了一个学期,就越级考入了双峰高等小学。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响应,带头剪掉了自己的辫子,推动了家乡永丰镇开展剪辫子运动。初次的反抗行动让他有了朦胧的革命意识,激励着他探寻救治社会的良药。1913年,他离乡奔赴长沙求学,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在此遇到了毛泽东。两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志同道合,成为挚友。当时湖南的先进青年称他们为“毛蔡”,以之为表率说:“和森是理论家,润之是实践家。”杨昌济先生也盛赞他们:“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1917年秋,蔡和森全家迁到岳麓山溁湾镇刘家台子,在这和毛泽东、萧子升、萧子暲、罗章龙、邹鼎丞、张昆弟、何叔衡、李维汉等人探讨救国救民之法,这里成为湖南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毛泽东及其他有志青年在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组织和领导了驱逐镇压“五四”运动的军阀张敬尧的运动,领导湖南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思想、组织、干部、宣传等方面为湖南创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很大贡献。蔡和森谨遵新民学会最初“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开启了改造中国与世界之旅。

赴法求学,首提“中国共产党”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探索中国的出路。他“日惟手字典一册”“以蛮看报章杂志为事”,快速收集了上百种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择重要急需者“猛看猛译”。他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并进行细致的研究,逐渐认定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成为我国旅法勤工俭学学生中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他研究欧洲共产主义运动,总结德国社会党和各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研究马列主义建党理论尤其是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蔡和森认为,要救国救民,就要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建立一个革命政党。

1920年7月6日至10日在法国蒙达尼小镇,蔡和森与向警予、李维汉等召集在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就改造中国与世界等问题开会讨论。在蒙达尼会议上,蔡和森首次提出“组织共产党”的主张。8月13日和9月16日,他给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信,鲜明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它,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现在就要准备”建立政党,“中国于二年内须成立一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计划在1920年冬联络在法国的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世界社等进步社团成员,共同讨论,拟“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复信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按时间推算,让“中国共产党”名称见诸纸端第一人是蔡和森。陈独秀在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过《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提到“吾党”,还称之为“社会党”。直到11月7日,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上海早期组织发起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同月其发起组织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才开始用共产党的名称。在时间上很明显,蔡和森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并见于文字,早于1920年11月在上海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宣布“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样,党的名称才最后确定下来。“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鲜明地表明了党的性质与奋斗目标,划清了与其他各种政党的界限,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照亮了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漫漫长路。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名称确定的重要性,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历经百年腥风血雨,跨越万里苦难征程,在时间的洪流中其呼声越发响亮。

我们不能忘记,是蔡和森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称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为“中国共产党”,他在写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写给陈独秀的《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函中第一次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他依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策略原则、建党步骤、组织纪律等作了系统阐述,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国革命,必须成立共产党,并提出一系列正确主张:一,这个党必须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作战部”,旗帜鲜明地称为“中国共产党”。这实际上首次在党内提出了党的先进性问题;二,这个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历史上发明它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它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它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明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三,这个党必须采取彻底革命的方法,反对改良主义。彻底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发动工农群众夺取政权,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四,这个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党员应分布于工厂、农村、学校,成为一切群众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五,这个党必须有铁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养成有组织有觉悟的战士,担负伟大革命事业。

蔡和森所阐述的这些思想,今天已然成为常识,但在党刚筹建之时却是非常难得的,对很多人认清中国共产党的实质有着很大影响。蔡和森对党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陈独秀曾盛赞蔡和森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理论家”。蔡和森不但认真钻研建党理论,还投入到了使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伟大实践中。留法期间,他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将一批先进分子引向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成为杰出的学生运动领袖;与赵世炎、李立三研究建立少年共产党;与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富春等同志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并为之奋斗终生。

回国入党,为主义死而后已

1921年12月,蔡和森学成归国,经香港来到上海见当时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向他汇报了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参加革命的决心,由陈独秀批准参加中国共产党,并留在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并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曾是团中央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

1922年7月,蔡和森出席了“二大”,参与《二大宣言》的起草,当选为中央委员,负责党的理论宣传工作。9月,他负责筹办的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第一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创立,并任主编。他在做好编辑工作外,还是主要撰稿人,仅用“和森”署名发表的文章就有131篇,还用“本报同人”“记者”等名义发表了许多文章,大多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文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共合作中,蔡和森支持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但强调应保存党的独立性。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蔡和森率先在党中央会议上提出“把工人的经济斗争与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反帝斗争汇合起来”,号召全上海罢工、罢市、罢课。在党的领导下,五卅运动很快扩展到全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力量。在党的“五大”上,他指出:我们应以坚决的无产阶级的领导去制胜小资产阶级的动摇与犹疑。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和毛泽东、瞿秋白等人坚决批判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议毛泽东参加中央政治局。1931年初,蔡和森到反革命势力猖獗的香港指导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他说:“干革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安危……”6月,他不顾同志们的劝阻,毅然参加海员工会紧急会议,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随即被港英当局引渡到广州。

在广州军政监狱,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施用各种酷刑。当他被打得血肉模糊拖回牢房时,监狱里的同伴见了都难受得痛哭起来。蔡和森虽遍体鳞伤动弹不得,但依旧鼓励大家要坚持与敌人作斗争,坚信中国共产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反动派想公开审讯,又害怕社会舆论的指责,就把蔡和森拉到监狱的墙边,在他面前摆着几颗大铁钉,对他进行最后的死亡威胁。他巍然挺立,宁死不屈。反动派只能丧心病狂地将他的手脚拉开,用大铁钉把他钉在墙上。面对锥心刺骨的疼痛,他仍一声不吭,没有被难以忍受的身体折磨摧垮意志,没有泄露半点党的机密。反动派对他无计可施,只能将他残忍地杀害。

1931年8月4日,蔡和森为了党的事业,壮烈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充分展现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钢铁意志和坚贞气节。他将党的纪律视为铁的纪律,给全体党员树立了一面不倒的旗帜。虽然他的生命短暂地定格在36岁,但他的革命精神早已融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里,将被永远地传承下去。

青史回声,留下永恒的记忆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蔡和森同志的英名和革命事迹。“‘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这样的蔡和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永远学习。

我们要学习蔡和森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他在建党前夕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按照列宁建党原则和建党理论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对党的最初创建起了重要作用。他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社会发展史奠基之作《社会进化史》。他创作出中共党史方面的第一部专门著作《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在治学方法上,指出研究中共党史的基本方法是历史的方法,这对于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的建立、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科学地位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他开创了党史研究为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的优良传统,直至今日仍为党史研究工作者所遵循。他善于将学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用于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正如蔡畅曾指出:”在我党之中,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中,和森同志是最早通晓马列主义的一个,特别在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给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带来的新东西这一方面。”“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他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所留下的丰富的理论遗产,对于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有益的历史作用。”

我们要学习蔡和森守护真理始终不渝的斗争精神。无论在老家,还是在长沙,或是在法国,抑或是回国后,他都捍卫正义,勇于斗争。面对党内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他敢于指出,坚决斗争。茅盾曾写下《怀念和森同志》:“建党初期理论家,蔡公健笔万人夸。当年海上环龙路,正气凛然斗佞邪。”

我们要学习蔡和森捍卫真理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蔡和森为了革命胜利,发动全家投入到伟大事业中。蔡和森得知革命理想同盟向警予牺牲的噩耗后,满怀深情地写下《向警予同志传》,在“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的呐喊中,我们看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大义。周恩来曾说过:“和森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邓小平曾题词:“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蔡和森依旧怀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管遇到多大艰难险阻,依然坚持斗争。不论受到排挤还是打击,他都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服从党的安排。他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担当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同志永远学习。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历史悠悠,忆往昔,百年峥嵘岁月何止稠;时光匆匆,望今朝,万句肺腑赞语仍觉少。中国共产党不能忘记首写她名字的人,中华民族不能忘记为她浴血奋战的人,中国人民不能忘记为今日幸福生活拼过命的人。

(作者单位:长沙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来源:红网

作者:文苗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4/13/91806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