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红网 作者:徐蓉 编辑:刘艳秋 2021-03-11 16:12:01
时刻新闻
—分享—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这说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仍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十四五”期间,要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推进脱贫地区发展的重要推手,是经济脱困后确保不返贫的后续精神保障和依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文化和精神层面给予脱贫地区以扶持,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转变他们消极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从而培养并提升他们发展经济的基础能力。脱贫致富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改造和提升。只有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动力和参与意识,才能真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农村文化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突破,但从我国农村人口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来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有效供给还不能适应需求,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

(一)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不足。一是从内容上看,现有的文化产品内容单薄陈旧,而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种类少、质量参差不齐,尤其缺乏一些能够满足和刺激低欠发达地区人口求知、求富、求乐的精神需求的文化作品。类似《平凡的世界》这样能激励几代农村青年奋进的经典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二是从形式上看,现有的如送电影、送戏的农村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吸引力,难以引起群众的兴趣,无法实现让群众真正喜欢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效果。

(二)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滞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长期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薄弱,设施建设落后,因此文化工作的重心多放在基础设施上,重投入、轻管理,文化服务管理意识不强,服务能力欠缺,后续运营跟不上。硬件设施建立完成后由于管理运行不善、人才队伍不稳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农村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文化活动室等设施管理和利用不到位,功能发挥严重不足,影响了文化工作的效能。

(三)农村文化工作的精准度有待提升

农村文化工作的难点之一就是对象的分散造成的文化产品供给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考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群众的差异性,导致供需错位,供给不能有效应对需求的变化。比如,一些农家书屋图书的配备不适应当前村民的需求,未能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生产方式差异导致的文化需求差异。又如,书屋内的报纸杂志没有及时更新,缺乏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技术和结构调整的书,时效性和实用性较差。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发挥国家级评奖和艺术、出版等基金的带动作用,扩大资助范围、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文化企业和文艺工作者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鼓励文化企业和文艺工作者关注“三农”题材,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引导农村青年一代积极向上,奋发有为。通过专项基金和扶持政策,为欠发达地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建议创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既是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民族的伟大善举,建议鼓励群众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管理,建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和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投资、赞助、捐赠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尤其要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健全国有文化企业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加大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贴近群众,能产生共鸣的产品,鼓励国有文化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选派文化干部深入欠发达地区挂职帮扶,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管理实践。

(三)建议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软实力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保障,最终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实践效果。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基层公共文化人才建设规划,发现和培养适合基层文化工作的文化管理人才、文化建设人才。有步骤、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开展文化建设的挂职帮扶。积极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建设工作志愿者。加大欠发达地区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方面的投入力度。建议创新激励机制,对那些愿意扎根欠发达地区的优秀文化人才给予特殊优惠政策,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其真正扎根基层、安心施展才能。

(四)建议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等特点,有利于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数据技术能对农村低收入人群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扩大信息采集渠道、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加工效率,为文化建设决策提供精准、有效、可靠的数据支持。以图书室建设为例,之前每村建图书室成本较高,而且图书的实效性、贴近性、针对性差。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可以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大数据的运用可以通过用户画像分析出欠发达地区人群感兴趣的图书种类和书目,跟踪反馈文化需求,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更好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适销对路”,提升对欠发达地区人口的文化服务水平。目前我国主要实施的数字文化惠民项目有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建议加快推进这些项目在欠发达地区的有效落地,强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文化建设工作的精准性。

(作者单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

来源:红网

作者:徐蓉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3/11/90823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