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拾究之路|焦裕禄精神③:清官标尺,从干部十不准说开去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编辑:陈晓丹 2021-02-25 16:45:07
时刻新闻
—分享—

拾究之路256.jpg

编者按: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焦裕禄,几代中国人熟悉的名字。他把自己像野草一样燃烧,春风吹过,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把生与死、苦与乐,都熔进党性誓言。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越过沙丘,我们屏息致敬,一位县委书记用生命写下的“焦裕禄精神”。

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在焦桐树旁,以焦裕禄为镜,学做人民的好公仆。.jpg

▲各地党员在焦桐树旁接受洗礼。视觉中国供图

一位清官,从来不自诩为清官,也从不标榜为清官。他的清正,是一种自然流淌,是发自内心的本体意识,存在于不经意的每个瞬间,从而赢得群众的拥戴。

人民记住焦裕禄,就是因为他用血肉之躯、生命之重,筑起一座“人民公仆”的丰碑,树起权力姓“公”的真实典范。这样的党员干部,谁能不爱!

《干部十不准》,向特权思想开炮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一块《干部十不准》展板。

仔细一看,上面都是平凡小事,小到“一律不准送戏票”“十排以前的戏票都不能光卖给机关”。而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事”,正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动摇党风廉洁大堤的危机之始。

这一由焦裕禄亲手起草的文件,内容明确,措辞实在,矛头直指“干部特殊化”,也指向了自己。

事情源于一场“戏票风波”。

一次,焦裕禄发现儿子看戏没买票,得知他打着“我爸是焦书记”的牌子,顺利进场,十分生气。他痛斥儿子“看白戏”,并让他去补票。这样一件今天看来“正常”的小事,他却心绪难平,迅速起草《干部十不准》,针对干部不良行为定规矩、立准则,鲜明批判特权思想,倡导守纪律、懂规矩的党内作风。

《干部十不准》,是一场权力的深刻拷问。

干部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为党、国家、人民办事谋利。焦裕禄以崇高的党性情怀和政治视野,发起严以治党的先声,同时严于律己、洁身自好,率先垂范如何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焦裕䘵遗物。天下人物 摄.jpg

▲焦裕禄生前的学习笔记。天下人物 摄

我们要向焦裕禄学习什么?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焦裕禄为党的作风建设,确立了一个标尺,一个高度,怀抱这些优良作风,他执政为民,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

他最神圣的作风,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与老百姓滚在泥里,泡在水里,站在沙里,为群众一箪食一瓢饮奔跑至死。他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他最严谨的作风,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精神。凡事探求就里,主动靠前指挥,主动承责,主动调研,提出第一手科学治理方案。

他最豪迈的作风,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面对自然灾害肆虐和贫困落后,“拼上老命大干一场”,查风口、探流沙、抗洪水,“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他最动人的作风,是“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他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群众身上有多少泥土,他身上就有多少泥土。他廉洁奉公,发出“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的反问。

我们今天向焦裕禄学习,就是学习他的优良作风,学习他的“人民公仆”意识,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路上,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当“人民公仆”。

河南开封兰考黄河滩黄河九曲十八弯之最后一道弯。.jpg

▲焦裕禄治理过的黄河今日美景。视觉中国供图

向焦裕禄看齐,将廉洁自律进行到底

毛泽东同志曾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无数历史证明,看齐意识是确保党的队伍路线正确、健康纯洁的重要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党员干部向焦裕禄看齐,其中特别提到焦裕禄的《干部十不准》,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焦裕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就是用行动筑牢了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

新时代面临挑战更多也更复杂,党员干部在为官从政中,更要加强看齐意识。既向榜样看齐,也向党的规矩和纪律看齐,不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不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跑风漏气、说情打招呼,不放纵家属、谋取私利……既坚定贯彻成文的纪律,也自觉践行不成文的规矩。

“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曾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无论是古代清官,还是党的好干部,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永远是衡量一位好官的标尺。这些好官树立起情与法的丰碑,永远活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口碑中。

拾究之路专题:献礼“建党百年”红网系列述评>>>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2/25/90456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