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一种感动,叫扶贫路上慢慢“变老”

来源:红网 作者:蒋文苑 编辑:陈晓丹 2021-02-02 15:47:26
时刻新闻
—分享—

从石牛乡洪家村、黄金村,到永丰街道松坪村,双峰县审计局扶贫干部戴庆平连续奋斗8年,帮扶的村子先后脱贫出列。扶贫之初,她的儿子刚上大学,如今孙女已满周岁,戴庆平完成从“扶贫妈妈”到“扶贫奶奶”的身份嬗变。(2月2日《湖南日报》)

“扶贫奶奶”戴庆平8年帮扶,常常感慨“对家人有亏欠”,但一想到难忘扶贫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每个村子变化都很大,贫困户脸上多了很多笑容”,她又觉得一切值得。像戴庆平这样的扶贫人,带给我们这个时代深深的感动。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因素”。众所周知,脱贫攻坚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各项脱贫政策、脱贫资金、脱贫任务都需要领导干部去落实、去推动。不少驻村帮扶干部,为了不负组织所托,为了让驻村贫困群众早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他们长期“5+2”“白加黑”地工作,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的脱贫攻坚事业。

最深情的告白是陪伴,从“扶贫妈妈”到“扶贫奶奶”,放弃了小家的陪伴,成就了更多人的团聚。驻村帮扶异常辛苦。有的人面对艰苦的条件、繁重的工作,不免望而生畏;有的人身在乡村,心却留在城镇,他们驻村不“住村”,贫困群众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帮助。戴庆平却心甘情愿地选择驻村,一驻就是8年。她从当初的“扶贫妈妈”晋升为现在的“扶贫奶奶”,如此长时间“陪伴”的,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贫困群众。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正如戴庆平所说:“驻村以来,晒黑了,头发白了,但看到贫困户脱贫后的笑脸,我觉得值。”一个女干部,为了精准扶贫事业,为了让帮扶的群众如期顺利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最美的年龄,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贫困群众,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

是什么力量让扶贫干部无怨无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忘初心,把参与脱贫攻坚视为自己的使命,从而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帮真困、舍小家顾大局,乐当贫困群众的领路人和贴心人,不怕在扶贫路上慢慢“变老”。

来源:红网

作者:蒋文苑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2/02/89715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