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拾究之路|西柏坡精神③:28年与100年,“变与不变”的进化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编辑:陈晓丹 2021-01-20 09:42:28
时刻新闻
—分享—

拾究之路256.jpg

编者按: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

这攸关国运、定义历史的北方村落,就是西柏坡。

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十月鏖战,扭转乾坤,中国革命即将迎来全国性胜利,党即将带领人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这是影响20世纪中国乃至20世纪世界的重大事件。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破坏、善于建设”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夺取最后胜利的不二法门。它与前路精神一脉相承,却又升华至伟。我们试以“哲学三篇”为引子,洞穿历史烟云,寻找其蕴涵的哲学价值、理论光辉。

今日第三篇。

2015年6月13日,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为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景区。_副本.jpg

▲平山县西柏坡中央驻地旧址。视觉中国供图

我们回过头看西柏坡,它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

它凝聚以往每个浪花的力量,喷涌起山呼海啸,竖起一个伟大的分水岭。从此,旧世界被埋葬,新世界向阳生长。

这道分水岭,刻在党的第28个年轮上。1949年,因而有了创世纪的明媚。

1.

在西柏坡,党“三十而立”。

毛泽东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时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了。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西柏坡时期的党,已经不是小孩子,而是可堪治国平天下的大人。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判断。证明党历经28年斗争积累,已经具备了执政的各项基础和能力,获得重大历史性转折。

在西柏坡,党发动全国性战略总攻,反动派即将被推翻,新中国即将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在西柏坡,党同国内外敌对势力殊死斗争,为建设新的国家制定政治、经济、外交等各项方针政策,党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三十而立”的党,在西柏坡掀起巨变。

2.

回首西柏坡时期,要从历史的深处,找到认识问题的方法。

毛泽东曾说:“对于物质的每一个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

“共性与特性”“运动与变化”就是我们审视西柏坡的关键词。

研究西柏坡精神,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条件。

它形成于战略大决战中,是党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经验的升华;它绽放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历史赋予它最生动、最活跃、最威武、最雄壮的光辉。特定的历史条件,激发它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表现力,从而区别于以往星星之火的井冈山精神、艰难跋涉的长征精神、浴血奋战的抗日精神、自力自强的延安精神。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前,东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向锦州方向挺进。_副本.jpg

▲1948年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向锦州方向挺进。视觉中国供图

研究西柏坡精神,要用变化发展的历史眼光。

它不是孤立的,本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党的初心,是所有革命精神的共性,是根本立场。

它一脉相承,吸收井冈山精神中不屈不挠的革命理想、长征精神中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延安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中升华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

它是对以往所有革命精神的包容、继承与发扬,更是创新、突破与变化,由此成为党的精神谱系中最耀眼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历史越向前,党的革命精神越丰富,思想武器越锐利。西柏坡精神证明:辩证发展,在“变与不变”中进化,就是党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哲学内因。

3.

从红船到西柏坡,是党的28年;从红船到今天,是党的100年。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累加,而是党前仆后继的艰难跋涉、生死一线的勇往直前、玉汝于成的同甘共苦。伟大的党,百年驰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从婴儿到蹒跚学步,从负笈求学到荒野求生,从筚路蓝缕到除暴安良,从浴血奋战到天下太平,从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从人民至上到全面小康……消散在历史中的,是纷繁世事,留存人间的,是长盛不熄的党的精神。

作为承前启后的灯塔,西柏坡精神继往开来。

此前,无数精神蔚为瑰宝;此后,新的精神源源创造。这些精神,串起百年耀眼坐标,见证党从建立,到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每一个历史方位。

正如水是相对静止,而永恒运动的,党的精神静水流深。

党深刻领悟“变与不变”的哲学智慧、“共性与特性”的辩证统一,在不变初心、变化发展中不断自我进化,将路延伸到“无穷远”的未来。

在理论与实践的沃土,党的生命之树长青,一百年正青春。

拾究之路专题:献礼“建党百年”红网系列述评>>>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1/20/89050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