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以某种必然的巧合,向我们揭示相同的逻辑,或者规律。
譬如即将作别的2020年,它与78年前的1942年,便存在一种关联:同样危机四伏,同样化危为机;同样自力更生,同样丰衣足食。
经历过2020年抗疫阻击战,我们更能理解当年延安的大生产运动,懂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价值内涵。
封住嘲笑“塌台”的嘴巴
1942年的延安,比以往时候更艰难。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疯狂进逼,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陷入困境。战士们出无衣,食无油,书无纸,咽无菜,脚无鞋袜,冬无寒被。
毛泽东看得明白,总有些反动派,每天都在等待边区“塌台”。怎样封住嘲笑“塌台”的嘴巴呢?唯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41年,中共中央再次提出“生产自救”的口号。次年,“发展经济,保障自给”的大规模生产运动,在各抗日根据地热火朝天开展起来。
中央领导人身先士卒。毛泽东在所住窑洞下方,开垦出一块菜地;朱德开垦菜地三亩;任弼时、周恩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纺线高手。
在他们带领下,延安各界数万人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边区军民参加集会。视觉中国供图
奇观,“气死牛”的郝树才
“开荒,开荒,向荒山要粮,困难脚下踩,保卫边区,保卫党……”1942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唱着《开荒歌》,开赴南泥湾垦荒屯田。
南泥湾又叫“烂泥湾”。满目原始森林,荆棘遍布,虎豹成群,毒蛇盘踞。劳动休息时,蛇冷不防钻进衣裤,让人受惊不小。
南泥湾的艰辛更在缺衣少食。战士军服残破,缝缝补补,一穿三年;粮食是玉米面掺野菜窝头,口粮不够,就去打野兽;居无定所,就割草为蓬,挖洞栖息。
即使这般艰难,每个战士日均垦荒两亩多,一不叫苦,二不喊累。
开荒有两种方法。要么以连为单位,100多人围住山丘,一直刨到顶;要么以班为单位,12人一行,哪个班先刨到山顶,哪个班第一名。
1944年春,《解放日报》刊发《气死牛的英雄郝树才》。劳动英雄郝树才把开荒当做消灭敌人,创造出一天开荒4.23亩的全军纪录。
农民马长福不信,让自家牛与郝树才比赛。郝树才3个小时内垦下1.5亩荒坡,马长福的牛却口吐白沫,当场死去。原来牛吃得太饱,又遭猛力鞭笞,连撑带跑,结果悲剧了。“气死牛”的郝树才,轰动了边区。
垦荒三年,大生产运动成绩骄人。晋绥、北岳、胶东、太行等地扩大耕地600万亩以上,许多部队粮食、经费全部实现自给,边区一派丰衣足食景象。
这是世界军队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一支部队,扫平横亘在面前的艰难困苦,和血吞牙,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当年陕甘宁边区发放护照的地方。视觉中国供图
谁也别想扼住“中国的喉咙”
延安大生产运动,是突破反动派经济封锁的重要手段。
毛泽东早就意识到,“未有经济无基础而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以使财政充裕的”,大生产运动,同样是撬动边区经济发展的杠杆。
随着减租减息、发放贷款、开源节流、精兵简政等措施颁布,大生产运动更为顺利。从1940年至1944年,边区农业“耕三余一”“耕二余一”,耕地面积、产粮量都达到历史高峰;边区工业自给,建起公营工厂82个、合作工厂200多个,炼铁炼油、修理机械、军工制造,欣欣向荣。
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惨”遭瓦解,叫嚣“塌台”的声音陡然消失。
从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历史看,中国共产党深谙经济发展是“党的重要任务”,重视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科学研判经济规律,无惧任何敌人——谁也别想用经济封锁中国,“扼住中国的喉咙”。
“兴国之光”,不变的自力更生
历史有时是一个轮回,斗转星移,只是换了演出方式。
2020年,新冠疫情重创世界。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秩序与平衡被打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某些“强大”国家极限的经济施压,我们不禁想起1942年的延安。
新的历史方位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是根据我国实际作出的战略决策,事关全局的深层变革。
截至2020年底,世界经济依然遍地哀鸿。而中国逆流而上,已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延安时期,埃德加.斯诺曾在延安发现一种独特的力量,他称之为“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这道光,就是延安精神,里面写满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今依然是革命实践中,屡试不爽的法宝。
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势必遇到无数个“烂泥湾”。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就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将一个个“烂泥湾”,刻画成麦浪飘香的“陕北好江南”。
来源:红网
作者:管风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