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冯紫英“新时代兵生活作品系列”叙事情境与维度评析

来源:红网 作者:蒋蒲英 编辑:刘艳秋 2020-12-07 16:49:47
时刻新闻
—分享—

航空工业出版社近期将冯紫英的《兵生活》《女兵事》《带兵记》《兵日志》《兵本事》五本书以“新时代兵生活作品系列”的形式出版发行,洋洋洒洒百万余字,内容涉及军旅生活的方方面面,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十年。这是作者冯紫英从军三十余年的观察、思考、叙述,是三十年新时代军营生活的深情回眸,生动写照,是当今年轻人快速成长的“武功秘籍”。本文从文本的文学叙事的情境与维度进行一些梳理与分析,以探讨军旅散文写作对新时代军旅生活进行总体性表述的实践与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要求文艺工作者“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也是军旅作家冯紫英的追求。他在《兵生活》中这样说:“士兵是我师,我是士兵友,为使其更贴近基层贴进士兵,成书后曾先后征求了近千名基层官兵的意见和建议,与其说这本书是我用心写就的,不如说是官兵们言行的实录,青春的颂歌。”该作品系列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旗,兴强军兴国之义,坚定的理想信念、完整的价值理念、正向的道德观念,力透纸背;带兵爱兵之柔情跃然其间;素材广阔,意境高远;语言鲜活,精品迭现,是新时代军队、地方、社团、企事业单位、学校思政工作的生动教科书,也是新时代的一首正气之歌,歌声嘹亮,穿越时空,光照未来。

一、基于新时代军营生活的经验,散文文本的写作呈献出典型的传统文学叙述话语情境,体现了作者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性自觉

中国传统文学叙述语境有别于在既有的东西方文明格局的思维框架中所进行的文学与话语实践,而在于构建本土文学的主体性,包括古典主义传统呈现、人文现实关怀体现、文化先觉意识展现。中国文学的美学本体范式在“作品系列”中得以很好的运用,中国汉语的意象空间得到恰当的延伸。简言之,中国文学所主张的考据、义理、辞章在“兵”系列写作中,都有很好的诠释与实践,对资料有翔实的考证,对是非善恶有透彻的看法,写景叙事、气氛对白、章节安排上有符合汉民族语言传统的有序安排。

引经据典,先考再据,深入浅出,为军旅叙事汉语言文学话语情境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语言文学的美学意蕴彰显,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的“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兵生活》是作品系列成书较早的一本,81篇文章中引用“基层建设纲要”“三大条令”及名人名言就达200多处,作者认为“既然以往的古籍中有现成的东西,我们何必再去费一番工夫从头说起呢?这就像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公式,拿过来一套既省事还省力”。作者思路清晰,确定主题后,对每篇文章的叙述内容、阐释哲理做了通盘考虑,也对引用的经典删繁就简,引人入胜。

想得深,才能用得“准”。为了避免散文叙述的公式化、概念化、肤浅雷同,作者尽量将一篇看似短小的文章,写得意蕴深远,清新隽永,在用典的准确性上做足了文章。在《带兵记》里的《运用是更重要的学习》中,作者用了管仲“老马识途”典故,既让读者记住了这个典故,又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的重要性往纵深开凿了。寥寥几句,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爱得深,才能用得“妙”。《女兵事》中,写女兵的爱逛街的特点时,引用了林语堂的“徜徉街头,看看店窗中陈列的货物,视而不买,自是一种乐趣”。不知道有多少爱逛街的美女被家人批评时,会把林语堂的这句话抬出来,而作者也顺乎民心地引用了这句话,女性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兵本事》中的《内心强大者,沙场胜算多》一文中引用了《史记》中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时,凭借强大的内心,以百余骑兵击退匈奴数千名骑兵的故事,强调军人必备“坚毅、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谋得深,才能用得“新”。《兵日志》的《幕间曲》当中,从一个“兵”体检后等待入伍通知的过程写起,充满了对军营生活的向往。从引用圣桑“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开始,接连引用了诗经“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管仲的“山巍巍兮路盘盘,木濯濯兮顽石栏”,项羽的“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曹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作者沿着中国军队的历史一路唱将过来,从东魏军歌《剌勒歌》到曾国藩、张之洞、冯玉祥等写的近代军歌,最后作者展望未来:“我虽不知道,我将走向一条怎样的从军路,但我知道,它必将一路兵歌!”作者将我们日常背诵的诗歌,按主题进行分类后,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了解军歌的历史背景,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军队的意义、军歌的作用、军人的使命!给每一个读者讲述一番中国的军队史、战争史,从而达到寓教于“典”的作用,经典的引用也出现了新的高度和内涵。

“兵”作品系列中,五本书侧重面不同:《兵生活》是一长篇随笔,每篇文章从战士最关注、最敏感、最具有普遍性、普通的士兵的角度出发,写兵情、记兵事。《女兵事》从女兵的成长着手,反映新时代军营女兵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那些事;《带兵记》主要着眼于带好00后兵的100个细节;《兵日志》从新兵入伍开始,以两年义务兵的日常作为叙事对象,是新兵的思考、成长的路线图;《兵本事》从贯彻军队“能打胜仗”的要求开始,讲述新时代“兵”必须具备的N种本事并分享了锤炼心得,也表达了“兵”们热切地希望为新时代为祖国人民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作品系列”反映了新时代军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作者的方向明晰,说理透彻,意志坚决,既生动活泼,又富 有哲理,在当今充满希望又危机四伏的国际风云变换中,中国的“兵”应有的、应备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其实也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愿景的召唤下,一个公民,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必须具备的国防意识。同时也为新时代营造“拥军爱民”的国家氛围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在《兵本事》的扉页上写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假如战争明天来临,你准备好了吗?》一文中,作者对照这问题,从思想到物质,全面审视得出“军事斗争准备的路上,不奋进,必灭亡!如果没有准备打仗的心态,没有打胜仗的充分准备,就有可能一战即败,其后果不堪设想”的结论。作者的文学叙述的话语情境完全服务于讲述“中国军人故事”,传播“中国军人精神”的主旨要求,也为冯紫英军旅散文写作抹上了浓重的个人色彩。

二、基于新时代国防教育的要求,“作品系列”以讲述军营故事为己任,传播中国声音,构成“中国故事”基本文学叙述维度,保持着强劲的叙述吸引度,是进行全面国防教育的全民读本

“作品系列”创作初衷是“了解部队生活的窗口,走入绿色军营的通行证,探索带兵规律的金钥匙,普及国防教育知识的生动教材”,这就注定该“作品系列”不仅是为军营内的官兵写的,而是为所有关心国防建设,关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大环境下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进程,探索新时代民族精神和心灵诉求,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位华夏儿女所写。

在军旅生活的叙述中呈献人民军队遵循《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与三大条令的崭新图景,以时间为矢量,从官兵的日常备战的情节着手,着眼未来,着重能打胜仗的文学叙述,提供给读者军队建设的图谱和可能,从而激发读者热心军队建设、热爱人民子弟兵的真挚的感情,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民意基础。

作者当兵,做编辑,当军官,写的是身边的人物,熟悉的生活,充满着叙事的激情,触摸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脉搏,发掘官兵心灵深处前进的纹理,进而发现士兵作为现代人的困惑与希望,停滞与前进,失败与胜利,羞辱与荣誉等精神姿态,以人文精神映照“兵”生活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训练,进而成功塑造新时代“兵”的整体形象。例如《兵本事》,以《有种本事叫打赢》为引言开篇,以强军之要为线索铺陈开来。《军人的本事是能打胜仗》为第一章,一共十七篇章,标题都是士兵训练的要求,如“看多远才能打多远”“让一颗子弹练出一箱子弹的效果”“强敌过招才能练出好身手”,把人民军队的“靠本事解放全中国”为荣耀,也必须将“靠本事赢得世界的尊重”为目标的豪情壮志写得风轻云淡又步履坚定!让全国人民看到人民军队一如既往的是全国人民幸福安定生活的“定海神针”,是中国人岁月静好的守护神!

在军旅生活的叙述中,以对00后“兵”的引导和领导为旨归,折射出现代年轻人的思想与审美、成长的规律和文化体验,体现了人文精神的现代视角与价值。作者对军旅生活、军人成长规律有独到而清醒的认识,深刻、深邃、深远的现代视角,使作品超越了军旅生活的单一内涵而呈献了丰富的人间百态,历史的、美学的、人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观照,显示着理性和理想的双重感召,使读者认识到这既是写军营里的生活,又是对“军营”之外所有年轻人的一种时代,还是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秩序的理想抒发。例如《带兵记》中带好00后兵的100个细节,针对00后兵的自我意识、网络情结,渴望成长、注重团队等明显特征,“肩负起为每一位战士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为军队建设今天负责,也要为战士一生负责的高度的责任心出发,从接人待物的点滴小事说开去,教会战士面对失败,面对错误,面对成绩,面对选择应具备的生理、心理基本要求,树立起迎接战争、敢于战斗、勇于胜利的强大的内心为主要内容。文章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老战士的期许,也像父辈的叮咛。推而广之,哪个单位、哪个团体没有00后的年轻人,作为单位、团体的领导人,一样要对年轻人负责。团结引导好年轻人,我们的事业才有未来。从这个角度看,《带兵记》应该可以作为团队拓展训练的常备教材,值得每一个现代团队的领导者学习、借鉴。而无论身处军营内外、00后、90后的年轻人可以参照这些处事细节,像“武功秘籍”一样,夙夜在功,常练常新,一定可以在人生的这场拉练赛中,跑对方向,跑出成绩,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这场疫情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我国安全和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要坚持底线思维,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复杂情况,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国家战略全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对部队建设寄寓厚望,也为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兵生活作品系列”为全民国防教育所做的贡献不言而喻。

我们生活在平安的中国,但中国却处在一个动荡的世界中。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美国霸凌主义甚嚣尘上,战争离我们很近。如果明天发生战争,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简介

杨柳湾,本名蒋蒲英,女,汉族,1968年7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任湖南省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主任,研究生学历。

作者长期行政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在《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神州时代艺术》《创作与评论》《湖南日报》《湖南文学》《永州日报》《书法报·书画天地》等报刊上发表文学艺术、评论作品50万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杨柳青青江水平》、短篇小说《礼物》《灰色收入》等、美术评论《刘云的画适合慢慢品》《如人如画-谢丽芳画作赏读》《春风无限潇湘意》等、电视剧评论《花开千树独千骨》《何以笙箫起》《〈大嫁风尚〉之爱情“宝典”》《动人的故事亦动听》等。

来源:红网

作者:蒋蒲英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12/07/868751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