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地颂歌》让我们重温扶贫干部穿越四季的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婧蓝 编辑:唐盈 2020-09-17 14:05:34
时刻新闻
—分享—

3bd39ad6-c715-4270-9483-2e9fbe1735ad.jpg

《大地颂歌》彩排剧照。

《大地颂歌》由序曲、6幕剧和尾声组成,《风起十八洞》是其中的第一幕,它讲述了扶贫干部龙队长来到十八洞村后,如何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的故事。凝聚人心、激发斗志,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是许多扶贫干部刚开始进村入驻时,面对当地村民不理解、甚至嘲弄的情况下,必须要拿出的办法和魄力。

一年有四季,大多喜欢秋的丰收。但是对贫困群众而言,他们更喜欢的是“春天”,因为春天代表生机,代表希望。为了让贫困群众焕发新的生机,过上幸福的新生活,无数的扶贫干部,背上了“脱贫攻坚”的厚重行囊,穿过寒冬,走过酷暑,在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的行动中,让贫困群众终于迎来了期盼的好日子,在秋天得以丰收。《大地颂歌》让我们重温扶贫干部穿越四季的故事,让我们重新感悟他们矢志不渝的初心,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民群众对扶贫干部难舍的情怀。

站在舞台上,再次回到贫困的起点,才发现,原来一切这么“差”。面对年轻劳动力纷纷“逃离”穷苦家乡、许多村民片面理解“精准扶贫”的尴尬局面,摆在扶贫干部面前的是一盘散沙,也是重重的无力感。在舞台剧的烘托下,这种精神世界的体会,让每一个人的心中有了更多的感触,也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到,扶贫攻坚的起点是那么的不容易,面对的问题都是难中之难。越是在享受今天好日子的时候,越是能够在对比中看到这一段变化之路的艰辛。

贫困群众,是脱贫路上的“主角”。为了更好地展现贫困群众的心理变化,《大地颂歌》编剧、作词冯必烈在创作《大地颂歌》这个剧本前,去过包括十八洞村、夯卡村在内的全国不少贫困村采风。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扶贫队进驻前后,当地村民、扶贫干部的心理状态有了深入的了解。“发钱”是他们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正是因为了解贫困群众的心态,才能够明白,脱贫攻坚不仅仅需要一个“带头人”,更需要一股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的斗志,让他们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角”,才能够砥砺前行,向着小康奔跑起来。

物资贫困不可怕,精神贫困才吓人。精神上一旦产生了依赖症,或者是对未来不抱希望,就容易让贫困群众得过且过,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是百害而无一利。为此,要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就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从“富脑袋”开始,让村民依靠自己致富。在舞台上,以更细腻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撬动“思想”支点的过程是日复一日的思想开导,推动技能培训、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一系列工作,让贫困群众的思想“开窍”,才能够让闭塞的致富之门缓缓开启。

当扶贫干部背上“脱贫攻坚”的行囊越来越轻的时候,贫困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重,经过了无数的努力,坚持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经历风霜雪雨,他们始终不变的是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他们坚定不移的是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步伐。为了告别往昔,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地付出,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让他们的心在一起、力在一起,绘就脱贫致富的“欢乐图景”。

来源:红网

作者:婧蓝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9/17/83121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