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浅谈技工院校学生心理调适的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何风 编辑:刘艳秋 2020-09-10 09:03:17
时刻新闻
—分享—

技工类院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基础性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的提出,给各行业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相融合。技工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正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节点,学院有责任有义务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重视的位置。

一、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技工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大部分技工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等机构,但依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我们了解到青少年(主要指12-1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健康指数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中就读于职业技工类院校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则比普通初高中学校学生低得多。通过对一些技工类院校学生进行SCL-90心理测评,我们不难发现技工院校学生表现出了泛化型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尤以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1.中考的落榜生。他们对职业教育存在误解,产生了自我否定的心理,对事物存在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使其在进入学校后缺乏奋斗目标,缺少学习动力,加之对院校开展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学习模式不适应,造成了学习上的被动,同样会因为学生成绩的下降产生厌学心理,更有甚者会产生退学、休学的想法。

2.农村“留守少年”。“留守少年”的SCL-90心理测评结果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因为长期缺失父母的关爱及必要的家庭教育,且大部分“留守少年”与隔代长辈共同居住,隔代长辈普遍较为溺爱,造成了大部分“留守少年”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际沟通,同时又缺乏独立性和自我管控能力,进入到新的环境,接触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时间大大增加,容易沉迷其中,对周边事物漠不关心、感情冷淡。

3.单亲家庭孩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单亲学生每年以50到60万的数量在递增,技工类院校的单亲学生多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倾向,因缺乏温暖而自卑、自闭,容易对美好的事物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因为缺少管束而对自己多有放任,形成散漫的性格。

另外,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学生在进入到技工类院校学习后,都会因为生活环境、人格特性及生活习惯等问题或多或少的出现一定的焦虑,加之独立生活后与其他同学在交流中出现一定沟通矛盾等,都会让技院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这需要在学院、教师、同学的共同帮助下,采用一定方式方法,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调适,走出阴霾,开启高效人生。

二、技工院校学生心理调适的路径

我们要从技工类院校心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积极探索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和路径。

1.规范学生行为,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未来的发展,还将整体提升学生的素养。作为技工类院校,立德树人同样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通过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使每个技院生都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

好的校风环境应从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着手,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氛围,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推动学生素养的提升。从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要让学生明确学校的校训、校规、校纪,并通过规范的管理手段将学生行为准则落实到位。在日常教学和校园生活中,有效利用网络、文化标语等宣扬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活动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无形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作为学校教师,日常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主题班会是班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主题班会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会主题可以从社会实事和热点、学生日常生活、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知识等方面入手,学生作为主题班会的主导者,班主任只起从旁辅助的作用。以上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2.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

技工类院校学生心理调适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增强职业认同感。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通过对学院宣传片、学院校史管参观、学院管理制度解读等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打消学生对新环境的焦虑;通过专业介绍、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行业工匠精英的故事等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感到自豪。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开展班级自治,让学生自己当班级主人,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当身份角度发生变化时,责任也在同时发生变化,会有挫折也会有喜悦,更多的将是成就感,这个过程会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以及自身能力的自信心。

学校可以利用教师和学生特长开展第二课堂,有效的利用起学生的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社团可以打破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界限,可以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团结在一起,它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它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展示学生才华,它更大的意义在增进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摆脱懒惰、以及对手机的依赖。实践表明参加社团的学生生活上更积极乐观,学习更有目标也更勤奋。

学生参与社团可以纳入到学分制中,学校也可以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

3.各方联动,关爱学生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辅导的范围不应是个别学生,而应扩展到全体学生。而负责辅导的不光是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还需要学院、任课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的联动。学校在总体规划上要注重心理辅导老师专业队伍的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等。学校定期聘请心理专家到校开展心理讲座,并通过学校层面的力量指导学生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正面教育孩子,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新生入校时,需要进行心理测试普查,建立各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与班主任共享学生心理档案,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上报心理帮扶对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完善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应包括前期排查、中期的心理测量和咨询服务以及完成心理干预后的跟踪回访。

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我们往往忽略了任课老师的作用,班级任课老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外,还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授课内容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标准化要求为工匠精神培养打好基础。

今年绝大多数学生因为疫情响应党中央号召长时间在家隔离,复学以后就需要学校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总之,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调适,学生心理层面的问题除了需要学生自身的调适能力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体系中多种要素的作用。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注重学生在德育上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人际交往,多举措调适学生心理,让学生的身心、思想等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来源:红网

作者:何风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9/10/82961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