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探微

来源:红网 作者:李景强 编辑:唐盈 2020-09-03 11:24:58
时刻新闻
—分享—

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教育工作开展环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时代要求和特征进行深度考量。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十分适用于当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推进该方法的实践创新更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性。

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虽然,学术界中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表述方式较为多样,但学者们统一认定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教育主体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人属于主体而自然属于客体,那么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人,所以他们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不过,在客体的存在和范围方面,学者们观点并不统一,尚未得出最终结论。许多人认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代表着一种关系统一,此时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看做是主体,并认为二者可以构成双主体关系或主体-客体关系。这两种关系并不具备冲突性,双主体关系当中也包含着主体-客体关系;即是说,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成为主体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资料、思想和行为都可以被视为客体。所以,笔者认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代表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充当共同主体,并借助于语言、教材或活动等媒介进行多层次和多维度交流的活动。

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原则

对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活动的参与双方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实现相互了解,而二者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对对方造成干扰,更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开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双向互动。此原则意味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进行双向对话,都要同时担任倾听者和倾诉者的角色,十分有利于二者在交流当中达成共识。比如,学会换位思考并进行相互作用。在实践中,教育者应该引导被教育者跟随自己互动,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正向传输和反向评价,为双方达成共识,实现互相推动奠定基础。

其次,互惠互利。从实践工作来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参与+合作”的方式开展,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基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实现互相帮助。那么,在教育活动当中二者应该共同学习、互相辅助并实现教学相长。比如,让教育者成为被教育者的“引路人”,让被教育者成为教育者的“镜子”和知识空间拓展平台,使二者能互惠互利,共同成长。

最后,人格平等。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环节,教育者决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必须始终以平等眼光看待被教育者,让二者始终保持平等对话。在此环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需要达成共识,即以人格平等为前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法

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就必须充分应用思政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增色不少。这种方式能补足原有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缺陷,进而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创新思维,可为完善理论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奠定基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而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和应用满足时代要求,也与理论创新要求相契合。不仅如此,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将充分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要求,可以为个性化、多元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一)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路径

要切实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从理论角度出发,对其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深度探究。在这个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在实践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肯定并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马克思认为理论具备指导实践的作用,而这种理论就是一种可以说服和掌握群众的思想体系,即思想政治教育。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点,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始终居于主体地位。归根结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是一种能使人提升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政治观念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只是,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突出了人的主体价值,所以更应该坚持人本理论。

2、继承传统文化之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其精华部分在现代社会仍然极具教育价值。所以,在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借助于取精去糟的方式将其中的教育思想融入教育工作,为创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奠定基础。比如,基于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身体力行等教育思想理论开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实践提供必要性的思想指导。

(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从实践角度来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科学处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是主体,所以实践中应着力提升主体素养为二者建立密切关系奠定基础。比如,打造具备可信性、可靠性和可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提升其思想政治水平和教育能力;平等对待被教育者,在沟通交流环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等。在双方关系方面,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环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应该平等互信、交流互助,而要打造这种关系就必须保证二者的人格、地位、思想平等,使他们能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之下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如,发挥教育者主导性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组织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实现全方位育人;推进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实现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该遵循双向互动和互惠互利原则,还需要充分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找到理论与实践发展路径,并在实践工作中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景强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9/03/82727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