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提高公共危机预防意识要有“研究思维”

来源:红网 作者:罗方禄 编辑:陈晓丹 2020-03-25 15:44:43
时刻新闻
—分享—

大数据、信息网络时代为公共危机的事前预防提供了技术支撑,但不能形成依赖。因为,危机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场域,是静态的信息流,不会主动涌入到数据流、网络信息平台中,其传播、研判、处置都离不开人,尤其离不开治理者的科学预判、精准施策,以降低风险发生率,减少危害范围。在治理思维方面,离不开长期保持的研究思维;在实践上,离不开实地调查的常态化。在调查与研究二者中,遵循的是研究、调查、研究的逻辑。理论学习研究、间接经验、思维水平,相比实地调查研究,对公共危机的预判和前置规避更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努力取得最好成效。”其中,学习教育就是要人学会研究,不断提升治理思维水平。研究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思维的体现,用好它才能引领治理者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精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回答好、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党治国理政的学理性、政治性、科学性、价值性、实践性的统一。当前,疫情防控进入了最后决胜阶段,除“一线作战”以外,防控整改及尽快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向好也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总结疫情防疫的经验不足,怎么使治理者掌握治理主动权,科学推进后续工作,确保精准施策,科学研究精神极为重要。

首先,从本源上剖析,研究起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及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丰富和发展都起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问题指导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哲学,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并产生实践的科学伟力。马克思主义者依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不断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确保科学把握现实发展的问题、科学预见未来发展趋势。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科学的研究思维,更不会有科学的方法和实践。

其次,从方法上剖析,研究必须要通过充分的学习、及时的反思、实实在在的整改。问题意识的提升要经过学习以获得经验,是自我反思、相互批判、实践检验、及时反馈的过程。这正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经典《大学》提出的“物格而后知至”,《中庸》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过程。科学的研究思维离不开广泛学习、自我审视、严谨慎思、躬身实践。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如下几个方面:

研究起始于“博学”。博学就是要广泛地学,古为中用、洋为中用。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故言之,先要广泛涉猎,才会有问题,才会沉下心去钻研。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自我学习、倡导全民阅读。在主题教育中,他强调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研究离不开“审问”。先哲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是思维的最高级阶段。研究经过反思,才能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维,才能确保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避免无功而返、半途而废,做到快、准、实。

研究必须要“慎思”。“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研究设想的每一步,都有必要静下心想一想,再“回头看”。通过查阅经典文献,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理论的学习,找找思维上的差距,避免盲干。作为治理者,更要带头检视问题,克服自我思维的局限、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同时检视自身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的困难、挑战,避免当“老好人”“太平官”,遇到问题“蜻蜓点水”,当“差不多先生”,更要力戒“庸人主义”,避免能不干就不干,一群人瞎干。

研究升华靠“明辨”。孟子为了推行仁政,传播真理,不惧与人辩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与魏征的朝堂辩论留下千古佳话。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开创了“批评-团结-批评”的优良作风。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科学研究不是关门搞学问,要开门广纳各方意见,要经过严密论证、充分讨论,才能让真理越辩越明。因此,要让研究思维、研究成果得到确证,必须“明辨”,为解决问题、谋求发展精准把脉。

研究落实要“笃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来说明躬身实践、久久为功的重要。研究要落实到实践中来,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实践的检验,才能获得真理。坚持不懈的实践就是“笃行”。为此,首先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创新、创新、再创新。其次,要把“改”字贯穿始终,立查立改、即知即改。针对此次疫情防控出现的问题,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增强自觉,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整改,为经济社会平稳向好打下良好的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罗方禄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3/25/69058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