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好湘江新区在实现全省创新发展、协同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我们“长株潭产业协同发展专题调研组”开展了一系列课题调研活动。作为课题的成果之一,调研组认识到,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能够极大地催生区域间的产业梯度转移,同时在产业转移和调整中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进而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实现产城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在这一调研认识基础上,调研组认为,要推动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局面的形成,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地区来进行示范引领,树立典范,形成机制,落地落细,做实做强。
通过深入研讨,调研组认为,望城作为长沙市的新市辖区,应在这一协同发展的要求与趋势下,坚持加快产业突破,不断推进产城融合,主动对接湘江新区,在国家大局中谋全局,通过产业突破发挥比较优势,与湘江新区形成功能互补、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态势。而在近期,加快启动望城区滨水新城月牙湖船艇研学营地项目建设,以项目建平台、孵化产业,呼应湘江欢乐城建设,推进形成湘江西岸黄金旅游产业带和现代都市旅游度假黄金水岸。
一方面,加快产业突破,推进产城融合,对接湘江新区,是望城实现后发赶超的客观需要。作为长沙的县改区,望城区最大的发展差距是城乡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有:一是城市功能转型缓慢,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56.8%,比长沙市 74.38%的城镇化水平低了17.6个百分点;二是经济规模仍然偏小,GDP和地区财政收入在长沙九区县(市)中排最后一位,产业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链衔接和产业集聚效应,产业支撑能力有限。鉴于这样的发展基础,只有抓住机遇,发挥好土地等资源优势承接好产业转移、对接好产业布局,加快产业突破,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物流和信息相互协调发展;同时与湘江新区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才能实现望城后发赶超。
另一方面,加快产业突破,推进产城融合,对接湘江新区,是湘江新区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湘江新区城镇化率将达 89%左右,将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样板。一是湘江新区49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面积,除了岳麓区岳麓街道、桔子洲街道等15个街道,望城区高塘岭街道、乌山街道、白沙洲街道、大泽湖街道、月亮岛街道等8个街道。二是湘江新区 “两走廊、三轴、五基地”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望城滨水新城是湘江西岸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轴的主要组团,规划为具有国际品质、湖湘特质的金融总部经济区、现代都市滨水区和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湘江新区“一主、三副、多点”的城镇空间布局。其中北部高星副中心,由望城高塘岭组团、滨水新城、望城经开区等3个功能区块组成,围绕湘江岸线进行布局,拟打造长岳一体化和内陆开放主阵地,串联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洋湖景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汉王陵遗址公园—月亮岛—乔口渔都的湘江西岸黄金旅游经济产业带。
基于上述调研,调研组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长沙市政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利益“共享发展的协同机制”。只有在市级层面建立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才能打破湘江新区和望城区“一大一小”的经济格局,根据两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合理分布产业链条,实现规划意义的功能互补和协同发展。
二、望城区要提高执行力,有力推进相关工作,形成“深度对接的协同机制”。特别是要明确滨水新城管委会作为对接湘江新区的组织机构,提高实施《规划》的执行力。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一站式”办公的需求,改革“放管服”,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整合社会力量与资源,形成各相关方面“合力推进的协同机制”。特别要以滨水新城月牙湖船艇研学营地项目为抓手,建设多中心的产业孵化平台。要重视社会力量与资源的整合,形成合力推进的协同机制。比如引进湖南智库协同中心,形成服务长沙、影响全国的人才高地;建设新经济新业态研究中心,探索总部经济的发展路子;建设教育培训中心,培养服务新经济的技能型人才;又如依托湘江辐射靖港古镇、乔口渔都、新康戏乡、千龙湖湿地公园,使湘江河段成为游客集散的水上枢纽,呼应湘江欢乐城、催生湘江西岸黄金旅游经济产业带和现代都市旅游度假黄金水岸;此外,要充分利用湘江新区的政策优势,推动望城产城融合、跨越发展。
(作者王超系湖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智库专家)
来源:红网
作者:王超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